第九章 鹽幫(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桂也不急,他靜靜地觀察著在場所有人的反應。
歷朝歷代,鹽道一脈都是朝廷稅收的重要來源,到了明朝,鹽稅甚至達到了國家稅收的一半。
而這些鹽道官員就是專門用來管理這方面的事務的。
所以朝廷歷來對鹽販子的打擊也是不餘遺力的,要不是朱桂是皇子,恐怕就憑他出售了那麼多的精鹽,都要牢底坐穿了。
而現在他不僅沒有收手,甚至還想擴大這筆買賣,這讓在場的這些鹽道官員都有些坐不住了。
他們是不想插手大明皇室的家務事,但是這鹽道生意可是關係到他們的福祉啊,在座的這些人幾乎都是花了很大的代價或者有很身後的勢力背景才能成為鹽道官員。
現在朱桂的手伸得這麼長,無異於是碰了他們的蛋糕。
當地的這些小官也就算了,可在場的還有一位鹽道高階官員,身為都轉運鹽使的劉景明。
他眼波流轉,見其他人都不說話,馬上站起身說道:“代王殿下,這售鹽一事,本屬於朝廷專權,代王這番操作,恐有違大明律法。”
他的幾句話,馬上就讓客廳內的聲音都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代王朱桂和劉景明身上徘徊起來,連呼吸都不敢大聲。
這些人可都聽聞過這位代王在南京城的所作所為,他可是當街殺人,連皇上都不曾過問的,這劉景明怎麼這麼大的膽子?
不過和他們想象中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朱桂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劉景明,說道:“劉大人,本王記得山西境內的鹽都是從山東運過來的吧?”
“不錯,大明境內目前有兩淮、兩浙、長蘆、山東、河東以及福建等主要鹽區,而我們山西的鹽正是從山東運過來的。”
劉景明不卑不亢的說道。
他可不僅是一位都轉運鹽使,而且還是燕王朱棣的幕僚,他相信就算是代王也不敢輕易動他。
朱桂起身點了點頭說說道:“山東山西雖然相鄰,但光是耗費在路上的花費也是不小吧?”
這次劉景明沒有說話,算是預設了這個事實。
也正因如此,官鹽的價格才會居高不下,鹽販子才會屢禁不止。
朱桂繼續說道:“現在本王掌握了新式製鹽法,可以在本地製造精鹽,不僅免去了鹽運在路上的消耗,日後更是可以讓大同成為大明的第七大產鹽區,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劉大人覺得如此?”
劉景明本來已經做好了和代王正面衝突的打算,但是沒想到對方竟然和他講起了道理。
“可、可是,鹽稅是國庫的重要收入,就算是代王,也不能插手此事。”劉景明有些理屈詞窮,最後只能搬出護身符,鹽稅。
朱桂笑了笑,然後從桌子上拿起一本賬本,翻了幾下說道:“根據往年的記載,山西的鹽稅是十稅三,去年一共有差不多兩百萬兩的稅收,如果讓本王來販售精鹽,可以比去年多上交一半的鹽稅,諸位覺得如何?”
劉景明瞪大了眼睛:“不可能,絕不可能。”
客廳內的其他人也都像炸了鍋一樣議論了起來。
多交一半的鹽稅那就是三百萬兩啊,那幾乎是雲州去年的全部稅收了。
“劉大人,本王知道你也是一片報國之心,如果你還覺得有什麼問題的話,本王可以親自向皇上批准此事,不要忘了,這裡可是本王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