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紅薯,從天庭裡來的紅薯,又香又甜又軟——”

“炸土豆,不脆不要錢——”

“煮玉米,誰要新鮮的煮玉米?煮玉米嘞——”

……

這是一個人群來往摩肩接踵、間或摻雜著其他頭髮顏色的異族人、店鋪琳琅滿目、吆喝聲此起彼伏的昔縣。

路面寬敞整潔,路邊有暗渠下水道,每條街上都有兩個公共廁所,還設裡有免費開水點。

路上的行人穿著青色布料的棉布衣服,肩上或者挎著包裹或者帶著褡褳,或者牽牛帶馬,或者徐徐而行,在,整潔敞亮仿若天宮般的新昔縣來來往往。

除了來自南北東西的各種貨品,整個昔縣裡面現擁有二十條商業街,其中有八條都是純粹的小吃街,凡是透過碼頭來到這片地方的人,無不慕名前往品嚐各式美食,然後再買買買。

作為史上面積最小的國都,昔縣城牆更像是一個地標,而不是一處保護罩,城牆上面到處都是遊人和攤販,城牆下面則是一溜的路邊攤。

城外的大片原野現在正在開發,原先種滿蓮花的地方,現在蓋起了一座座七八層高的水泥樓,裴設計師猶自不滿,甚至提出三年之內蓋一座高達二十層樓的水泥樓的設想。

現在整個國度的土地全都被女皇陛下一個人租了下來,而後以她的個人名義再次出租出去,租給專門從事種植的農戶,原緊盯著土地不放的地主全都將自己的資產,投到了新興商業裡,某些身在外地的土地主,甚至為了搬進昔縣五環之內,甚至直接將土地出售給女皇,得到豐厚的拆遷款後喜滋滋的定居昔縣。

還不到兩年的功夫,天下道有三成的土地已經從豬變成了賣,鯨吞蠶食般的歸攏到女皇陛下一人手裡。

女皇陛下登基之後一直都沒有什麼大的動作,甚至就連朝政運作也和前朝一模一樣,所以這給了整個滿朝文武極大的信心——不過是一個被前皇帝陛下極度寵愛的女人而已,能登機全都是因為她丈夫手裡那龐大的兵馬罷了。

女皇本人並不在意底下人怎麼看她,照樣每天開拓各種新生意,只是隔三差五會抽冷子審計而已。

現在朝廷中的政事明面上依然還留在舊勢力手裡,但實際上,以土地為基礎,一層層向上,全天下的向心力正在悄然改變——舉個例子,收地租的女皇僕人,得到的擁戴簡直堪比縣太爺。

某些偶然遭遇災禍顆粒無收的人家,求告無門的時候,是女皇派僕人前來宣佈本年度免收租,甚至還會給予災難補貼——比父母官雷厲風行多了,所以誰的威信大,一目瞭然。

因為朝廷裡面各項條理都沒有改動,甚至就連科舉也像以前一樣正常舉行,於是所有計程車大夫階層都被麻痺了。

直到第三年的時候,女皇陛下突然宣佈改革科舉,並明確規定數學分數低於九十分的人,不得參加公務,以免給她的集團帶來虧本。

新的科舉制度在上層士大夫之中掀起渲染大波,原先的沾沾自喜變成了暴跳如雷,苦讀十年儒學的人全都傻眼了,為此撞牆的不在少數。

針對這個激烈的科舉措施,朝廷裡面有一半的官員開始稱病不上朝。

這個時候女皇陛下早年在昔縣普及文化知識的效果就顯露出來了——她的貼身侍女、各個女管事、甚至就連剛從高中畢業的女學生,都被迅速安插到朝廷各個部門,頂替了那些只吃飯不幹活的病鬼。

一夕之間,六部全都被架空,宰相變成了擺設,舊有計程車大夫皆皇皇不可終日,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對抗的力量。

他們要是拒絕上班工作,那有的是人頂替他們,女皇陛下手底下絕不缺乏人才。

跟士大夫們的悲憤不同,萬民對於科考新制度十分稱頌,這意味著人人都有機會為女皇陛下當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