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卿的疑惑沒有持續很久,從第二天開始,就有人陸陸續續的把被家裡遺棄的女娃送來了昔縣,他們自稱貨郎,說是收到黃家商隊的訊息自願參與這件行善積德的事,每一個人留下收來的棄嬰後便走,毫不拖泥帶水,甚至連杯茶都不肯喝。

起初裴卿以為這裡面有什麼貓膩,結果等收到一百餘名女娃之後,那些人便突然不再來,對昔縣的影響更是小到沒有,她這才發現那些人似乎真的只是在做善事。

但謹慎起見,她還是留了人去打聽那些人的訊息,以圖弄清楚那些人的來意和用心。

被送到昔縣的這些女娃大的剛一個月,小的甚至剛生下來兩天,可能照顧她們的人不那麼專業,這些女娃都很瘦弱。

當然也不排除原生家庭就是想把她們餓死的那種可能。

不管哪種可能,自育嬰堂接收她們之後,她們將會迎來新的人生。

翠灣和招募來的十個年輕女子一起照顧這些女娃,剛接手這份工作的時候,她的心裡實在沒底,尤其大部分女娃瘦弱的跟小貓崽子似的,她真怕自己無法把這樣的女娃喂活。

好在這個時候黃家商隊從邊塞進行貿易的人往中原回返,途徑昔縣的時候留下了一百頭牛,其中居然有十頭還在產奶,根據王妃娘娘的指示,牛奶優先供給育嬰堂,翠灣她們可以用新鮮牛奶熬煮消毒後來哺育這些女嬰,育嬰堂的第一道難關才算有驚無險的度過。

要是在民間,家裡娃娃多的家庭一旦發現生下來的是女娃,往往會直接將其溺斃,或者像丟貓崽一樣丟到野外,因為即便只喂女娃吃米湯,家裡也捨不得將米湯用於將來不會成為家中勞作主力的女娃身上——還不如卯足力氣生男娃呢。

更何況,有的家庭窮到連米湯都沒有,產婦餓的沒奶水,大人能吃糠咽菜,嬰兒卻吃不了粗糧只能硬生生餓著,最終的結局也只有夭折。

肯把女娃養大的多子人家,至少也得能溫飽,甚至是小康。

而這個古代世界裡,窮困到無法溫飽的人家還是佔了大多數的,能不餓肚子的都少。

所以鄉野之間遺棄女娃的現象比比皆是,每個地方都屢見不鮮。

除非一個家庭只有女娃這一個孩子,一旦孩子多了,再生下來的女娃便被視為多餘,只有被丟掉的份。

可以說,走街串巷去附近百里的村鎮找棄嬰的人,哪怕只簡單報出來意,也會二話不說就被塞過來棄嬰,再一打聽居然是百里外的藩鎮,就只有欣慰孩子有個好去處的。

不過,如果讓這些家庭自己去把家裡不要的女娃送到昔縣,這些人卻是不肯去——路費不要錢啊?路上不需要備口糧啊?不如直接扔掉了事。

所以說,裴卿收到的功德值連綿不絕、澎湃洶湧,是有各方面原因加成的。

育嬰堂裡,一片嬰兒的哭鬧聲。

裴卿走進育嬰堂的時候,翠灣臉上滿是汗水,頭髮都打著綹,正忙著給娃娃換尿布。

整個育嬰堂目前佔用的是瑞王府最大的一處花廳,裡外都糊著厚實的麻布,能保證透氣卻又不會有穿堂風。

因花廳下有火道,現在專人管著給育嬰堂的火道燒火,熱氣穿越火道烘烤著上面的金磚,所以育嬰堂裡非常熱,同時氣味也十分感人。

裴卿走到翠灣跟前,發現她三兩下就給一個娃娃換了尿布,她抽冷子問:“怎麼樣?”

翠灣抬起汗水模糊眼睛,飛快的說:“尿布不夠用,洗尿布的人也不夠,每個娃娃一個時辰一吃奶,給娃娃餵食的人也不夠。”

她覺得,至少還需要招三十個人才能帶的了這麼多的孩子!

翠灣說完之後有些忐忑,她生怕瑞王妃覺得她獅子大開口。。

誰知裴卿當即便說:“馬上招。”

說罷,她吩咐跟過來的阿桃去寫告示,務必要在一個時辰內招夠人手。

翠灣心裡瞬間覺得充滿了幹勁,還有點甜滋滋的,現在如果有人問她前任主人的事情,她已經不太想得起來了——她滿心滿眼都是昔縣育嬰堂,她的事業!

她流的每一滴汗水,都要對得起王妃娘娘對她的賞識!

有了最新加入的那30個人,翠灣終於可以從沒日沒夜給孩子餵奶換尿布的流程裡暫時緩一口氣,她將一共40個人分成兩撥,一波專管白天一波專管黑夜,每一旬對調一次,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白天做完活的人晚上可以回去休息,而晚上做活的人白天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照料自己的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