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舒縣的告示欄上,貼出了一則告示。

“據黃太守令,自今日起,廬江郡的百姓,將要重新分配土地。

家中有成年男子,每戶每人可分三畝地。成年女子分二畝,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分得一畝土地。

只按人頭分配。特殊情況除外。”

擔心很多老百姓不識字,在每處貼告示的地方,黃御皆安排一名文人,為老百姓講解其中的意思。

僅過了半天的時間,此訊息便傳遍了舒縣城。

整個縣城,瞬間炸了鍋。

......

東漢末年,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大量的土地,都存在於世家大族的手中。

老百姓只能靠租賃世家大族的土地為生。

遇到好的人家,不管天氣如何,都能給老百姓留點口糧;遇到不好的人家,可不管這些。

定下每年交多少,就必須要交多少。

不管天氣如何。

是而,遇到豐年,老百姓還勉強能吃頓飽飯,遇到災年,賣兒賣女之事,比比皆是。

在此情況之下,黃御將廬江郡的土地重新收回,然後分配給老百姓。

這是壯舉!

對老百姓來說,這是給了他們一條‘命’。

聽到這訊息,焉能不炸鍋?

......

負責此事的舒縣縣令闞澤,忙的是不可開交。

從貼出告示至今,就有無數的百姓趕來,向其詢問真偽。

儘管闞澤已經說了無數遍的‘這是真的’,但是,仍然還有一些百姓,始終不相信。

一名百姓問道:“縣令大人,雖然土地給了我們,那每一年,官府收成幾何?”

闞澤一本正經的回道:“十取其二!若遇到災年,十取其一或者是免稅。”

一名老者問道:“縣令大人,這是給官府交的。黃太守對我們如此好,我們給黃太守交多少啊?收益的一半,我們還是能拿出來的。”

周圍的百姓聽後,紛紛點了點頭。

上交七成的收益,對他們來說,已經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