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北上與東征 第六十六章黃祖訓妻(第1/3頁)
章節報錯
惠衢的投降,彷彿按下了加速鍵。
僅用了一個時辰,袁術的三萬大軍便緩緩投降了。
不是四萬,而是三萬。因為那一萬人馬,在‘破虜營’及江夏軍的刀下,或死或傷。
甘寧部人馬有限,只能佔領那三駕樓船。
本來,是這麼計劃的。
可惠衢投降了,這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數百條戰船,大部分皆降。
為了讓自己現在以及以後更好的活著,惠衢在此事上,真的很用心了。
當黃御知道了此事,一邊感嘆甘寧這無與倫比的運氣。
老子都親自帶人打生打死的了,沒想到,讓你撿了便宜。
一邊表現出對惠衢的極強不滿。
你自己的選擇,你自己的安排,大勢未去,你怎麼就率先投降了呢?
同時,在黃御的心中,不自覺地浮現出宋朝軍隊戰鬥力越來越弱的原因。
歸根結底,出在‘以文抑武’的方案上。
雖然它能有效的減少武將叛變的機會,但是,卻極大的降低了武將的血性。讓這些沒什麼骨氣的文人指揮軍隊,不戰而降,豈不是常態?
畢竟,對武人來說,打輸了是恥辱,是斷了自己的前途。
對文人來說,自己的能力在治理地方,內部鬥爭上。打仗,本來就不是自己的強項。輸了就輸了。反正是朝廷的軍隊,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至於前途...無論最後是誰當了皇帝,只要自己能拿出有效的政績,自己依然能夠高高在上,位極人臣。
自己風風光光的站在別人的頭頂上時,誰會在乎自己的過去?
就算在乎了,他敢說嗎?
自己有一百種方法弄死他...
三萬多袁術軍俘虜,再加上原廬江郡的兩萬多俘虜,讓黃御很頭疼。
是而,他不得不提起筆,向黃祖求援。
當‘密信’送到了江夏郡的安陸縣黃氏府邸中,黃祖剛看了一句,便傳下了軍令。
“全軍集合!袁公路不要臉,以大欺小,竟然敢欺負我兒子?
老子這就率軍殺到壽春縣,打他個鼻青臉腫。”
江夏軍迅速集結。
黃祖繼續往下看,臉上的表情,突然‘豐富多彩’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