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剛剛當上廬江郡的‘實權太守’的黃御,還未正式舉行盛大的就職儀式,便開始處理廬江郡的繁忙公務了。

破而後立,百廢待興。

現在的廬江郡,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白紙,等待著黃御的書寫描畫。

未到午時,黃御得到了一個不幸的訊息——北面的袁術,應劉勳之求援,出兵了。

袁術令孫策之舅吳景為主將,麾下官吏惠衢為長史,率領一萬水軍,三萬步軍,渡江而來。

聽到這訊息,黃御的第一反應是抱怨。

艹,真不公平!

老子穿越多年,奮鬥多年,拼死拼活的,才好不容易攢下了不到一萬人馬的家底。

這個袁術,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大手一揮,便是輕而易舉的出動了四萬人馬。

浪費啊!

雖然雙方的兵馬質量有所差距。但是,三萬多的人馬差額,足以彌補任何差距。

都是‘二代’,這待遇,有點大啊!

當然,這些只是黃御心中的‘獨自抱怨’罷了。

他和袁術的差距,他還是知道的。

首先,人家袁術是嫡子,再就是,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人子弟遍佈天下。

這豈是他黃御一個小小的安陸黃氏的庶子能比擬的?

門戶、身份,這些東西,雖然看不著,摸不到。但是,卻極大的影響了這個世界。

收起了思緒,黃御當即傳令,讓在舒縣城中的主要軍官及李儒、司馬懿、李嚴三人,速來郡府議事。

片刻之後,眾人到齊。

左側站著的是三名文人——李儒,司馬懿,李嚴。右側站著的是四名武將——黃忠,魏延,周泰,甘寧。

黃御見後,脫口而出道:“就這些人嗎?”

李儒出列,回道:“文聘將軍和蔣欽司馬在安豐縣,鄧豹將軍在臨湖縣,蘇飛將軍在襄安縣,徐晃將軍,在趕來的路上,明日夜間到達。”

黃御‘哦’了一聲之後,道:“那開始吧。”

話音落下,司馬懿出列,將袁術來襲的情況,大聲地告訴了大家。

待其說完之後,李嚴的臉上,便佈滿了憂愁。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身為黃御的‘大管家’,黃御的情況,他是最清楚不過了。

黃御此時的人馬,一共有一萬六千餘人。

不僅要看守整個廬江郡,而且,還要分出一部分的人馬來,看守俘虜。

本身就捉襟見肘的兵力,如何抵擋袁術的數萬大軍?

而另一邊,黃忠等一干武將,卻是一臉躍躍欲試的表情。

又要打仗了,老子的軍功,又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