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楊奉這推卸的語氣,徐晃的心,徹底地涼了。

雖然,在‘白波軍’中,徐晃因為個人能力出眾,得到了楊奉的親睞。但是,他並不是楊奉的親信。很多事情,楊奉還是不會相信他的。

原因無他,出身。

徐晃和楊奉的出身不同。徐晃出生於河東郡楊縣,曾經做過河東郡的郡吏。是楊奉率領一部分‘白波軍’向李傕投降了,被封為車騎將軍之後,徐晃才劃歸楊奉麾下的。

而楊奉呢,自始至終,都是‘白波軍’的人。‘白波軍’勢大時,楊奉和董卓等人作戰;‘白波軍’勢小時,楊奉便投降。

由此來看,這楊奉,是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

誰厲害,我就跟誰混。

他的這句‘以後再說’,暗中之意就是...徐晃,你自生自滅吧,我不管你了。

是而,便見徐晃垂頭喪氣的走出了營帳。

看著徐晃這高大威猛的背影,楊奉的心中,也有一絲不捨之情。但很快,便被理智壓了下去。

古人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這話,對也不對。

若麾下有‘千軍’,‘一將’確實很重要。但是,若麾下沒有‘千軍’呢?

那一將,真的很重要嗎?

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

此時的楊奉,就感覺自己在‘千軍’和‘一將’之間做選擇。

最後,選擇了前者。

吾雖失去‘一將’,但有‘千軍’。縱橫天下,何懼之?

營帳內,不遠處,一雙眼睛緊緊地盯著徐晃。待其歸帳之後,才匆匆離開。並朝著李儒所在的小莊園而去。

......

那匹突然發瘋的戰馬,自然是李儒的手筆;慫恿李利去‘白波軍’中‘找場子’,也是他的手段。

這,只是兩道‘開胃小菜’罷了。

最後,導致楊奉對徐晃的不管不顧,才是真正的‘大菜’。

略施小計便能達到如此效果,李儒對人心的洞察力,已達登峰造極之境。

長安城外,那座小莊院裡。

當李儒聽到屬下親信之人的稟告後,那張陰沉的臉上,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

萬事俱備,只欠最後一哆嗦了。

於是乎,李儒安排了下去。

大約半天之後,長安城的市井之內,出現了幾條關於‘白波軍’的流言。

“‘白波軍’中的小將徐晃,傷了李傕的公子李式,弗了騎都尉李利的面子。好厲害的人物啊!”

“徐晃平日裡,從不聽‘白波軍’主將楊奉的命令。”

“李傕在府中大怒,說要給‘白波軍’上上規矩。”

“徐晃見勢不好,打算跑路了。”

......

與此同時,一封來自河東郡楊縣的家信,‘好巧不巧’的送到了徐晃的手中。

“公明兄,家中老母病危,速歸!親弟公文敬上。”

從軍三四年,家書抵萬金。

熟悉的稱謂,特有的信紙,瞬間便把徐晃的心,揪了起來。

徐晃離家的時候,他母親的身體就不是太好。本來,徐晃想憑藉自己的能力,闖蕩出一番事業,以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