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紀元4年末,火星】

NASA的第一批的運送飛船已經到達火星了,他們將利用科學技術改造火星,使其成為一顆宜居行星。火星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生存的,只要將火星的各個引數稍微改一點點就可以將火星可生存化。但是隻要是改動其中的一個引數,都是耗費巨大的,為了生存,這個險不得不冒了。

第一批聚變飛船已經到達火星軌道,飛船發射的時候剛好是火星離地球最近的時候。要不是因為聯邦政府幾年前對“星空”的制裁,“星空”就會造出大量的核聚變飛船,可能就可以利用“星空”的核聚變飛船然後早早登陸火星。有人計算過,如果聯邦政府沒有對“星空”採取措施,可能登陸火星已經在危機3年就完成。是啊,世事風雲難料。

人們看到了火星,這是第幾百、幾千次看到了,但是親眼見到只有幾次。火星整體火紅一片,像燃燒的球狀烈焰,像聖殿裡的火燭燈。整體看上去比較完整,比較光滑。但是當飛船下降到一千米時,一些坑坑窪窪的隕石坑的輪廓顯現出來,像飽經風霜的紅色戰士。火星在神話中的寓意也是戰神,它還有一個名字“瑪爾斯”,是從“Ma

s”這個單詞音譯過來的。在神話中,每個行星都象徵著一個神。火星是最像的一個,紅色——本來就是神聖的。未來,人們要在“戰神”的身上生活了。

不一會兒,他們登陸了火星,踩著硬硬的紅沙石地。他們並不奇怪,因為未來將一直都會走在這種路上。

“天啊!太陽怎麼變成藍色的了?”編隊裡一位年齡最小的女人說。這一對宇航員登陸火星被稱為“先行者”,他們是人類之後的移民當中,最早到達火星的。這個龐大的編隊帶有很多的工程師、設計師。現在應對太空環境的技術變好了,所以任何人只要有艘飛船,知道怎麼做,就可以上太空了。也不用像一個世紀前的公元紀末期一樣經過嚴格的訓練才可以。

大家朝著女孩說的方向看去,太陽比在地球上看到的小了好多倍,同時也是藍色的。原因是火星大氣層很稀薄,大氣分子幾乎沒有散射行為,而且火星經常刮沙塵暴,所以空氣中有很多塵埃,它們會散射跟自身尺寸差不多波長的光,尺寸匹配發現是波長較長的紅光。所以,火星上的太陽光的紅光被散射,藍光可以穿透進來。所以太陽相對於在火星上的人來說,是藍色的。其原理這就是著名的一種散射:米爾散射。

在藍色夕陽的映襯下,“先行者”們開始工作了。房屋的框架在紅色天空的背景下格外壯觀。

最美不過夕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