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敬佩老朱同志,皇帝難當!(第1/4頁)
章節報錯
刀光閃閃。
朱棢甚至能感覺到刀刃上散發出的冰涼氣息透過了自己的身體面板。
然而,朱棢卻仍舊是一臉的波瀾不驚,滿面春風的說道:“左左木總將,你這話說的可就不對了。”
“第一,我是來跟左左木總將談合作的,合作的雙方,地位應該平等才對,更何況,我有十足的信心,可以給左左木總將你帶來巨大的財富收穫。”
“第二,左左木總將是東瀛的總將,而我卻是大明人,那麼東瀛的官禮制度,自然是不能適用在我的身上的。”
“所以,左左木總將你現在的行為,可是很不禮貌的。”
見到朱棢如此回懟自己,左左木小次郎卻是不怒反笑,當即收回了臉上憤怒的神色,將太刀插回了刀鞘道:“不錯不錯,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膽量,本將軍就喜歡跟你這樣的聰明人合作。”
朱棢又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笑著回道:“能夠跟左左木總將合作,也是在下的榮幸。”
朱棢能夠如此從容澹定的主要原因,是他很清楚,這些東瀛的當官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視財如命,要比大明的貪官還要貪。
所以,面對朱棢這條“大魚”,他們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不過,別看朱棢表明上客客氣氣,可心底卻是早已經將這些東瀛人的祖宗十八代,都給從頭到腳的好好“問候”了一遍。
原因無他,只因為最近這些天,朱棢又打探到了一些訊息,讓他無比的憤怒。
因為對於東瀛的瞭解太少,所以老朱同志才讓朱棢先過來打探訊息。
一方面,東瀛使者在明稻豐收的慶典上大放厥詞,確確實實是惹怒了老朱同志,雖然大明現在還需要面對一些各方的殘餘勢力以及北方元朝的餘孽,但是真要較真起來,滅掉一個小小的島國,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老朱同志根本就不想忍下這口氣。
而讓朱棢先探探訊息的原因,自然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東瀛多瞭解一點,也就能夠多避免一些無謂的損失。
老朱同志是想要以最小的傷亡,用最快的速度解決掉東瀛。
另外一方面,老朱同志的錦衣衛,也是從島國東瀛這邊收到了一些訊息,老朱同志便想要在確認訊息的同時,鍛鍊一下自己的幾個兒子。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忙活”,朱棢也終於是確認了這個訊息。
“倭寇”一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並且一提到倭寇,大部分人就會立馬聯想到島國人,但是有一個關鍵,很多人絕對想不到。
其實所謂的“倭寇”到了明朝中後期,其中大部分人非但不是島國人,反而是大明的“自己人”!
“倭寇”最早是在高麗出現,《高麗史》中記載:1223年,倭寇侵犯高麗王朝,當時這些倭寇,確實是由島國東瀛人組成的海島團體,他們一直不斷的對朝鮮半島進行燒殺搶掠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動。
當時的島國東瀛,正處於南北朝時期,整個國家的狀況都極其混亂,經濟蕭條,尤其是對馬、壹嶼、九州松浦一帶地區,這些地方土地貧瘠,想要憑藉農業生產養活自己十分困難。
於是生活在這些區域的島國東瀛人,無論是漁民、武士或者奸商,就全部都選擇了鋌而走險,幹起來殺人越貨的海島行當。
起初,倭寇的活動範圍只在朝鮮半島和島國沿海區域,直到明朝初期,才延展到了明朝的沿海地區。
然而這其中,還有著另外一個秘密。
明朝初期,張士誠、方國珍等一些老朱同志的對頭的殘兵敗將們,被大明軍隊逼退到了沿海地區。
他們退守到一些島嶼上,對大明進行負隅頑抗,不斷對大明的沿海區域進行掠奪和騷擾,逐漸也淪為了海盜。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老朱同志的這些敵人們,跟倭寇取得了聯絡,彼此之間進行合作,組建成了一支十分強大的海盜力量,形成的勢力甚至影響到了南海!
《明史紀事本末》中有詳實記載:“張士誠、方國珍餘黨導倭出沒海上,焚民居,掠貨財,北自遼海、山東,南抵閩、浙、東粵、濱海之區,無歲不被其害。”
所以說,所謂的“倭寇”,其實是針對大明的對頭,不得不除。
而朱棢打探到的訊息,正是島國東瀛的倭寇,已經跟張士誠還有方國珍等殘餘勢力,取得了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