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您的意思是——”

“此舉只是為了招攬人心,安定天下嗎?”

聽到父皇的話。

天資聰慧的太子朱標,很快就想到了父皇‘以德報怨’的意義所在,這就是站在帝王的角度,所看見的答案。

無論是哪一屆開國之君,都絕非仁慈之輩!

像是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

他們哪一個不是手段狠辣。

在亂世。

如果沒有狠辣的手段,那自然只有遭遇到敗北一條道路!

像是西楚霸王項羽便是如此,哪怕他的謀士范增再三勸說,但是最後還是心慈手軟,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導致這個已經敗的一塌糊塗的梟雄,再次擁有了捲土重來的機會,最終項羽只有自刎於烏江!

而明太祖朱元璋,自然也不是心慈手軟之輩。

明朝四大案。

引發了一陣腥風血雨,殺人數萬!

從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他的性格,開國之君採取嚴苛的政策,讓後世之君採取休養生息的做法,如此一來既可以收攏人心,也可以提前幫助下一任帝王掃平那些障礙。

他之所以對地主劉德寬宥,是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懂得如何樹立自己的形象了。

如今,大明帝國的天下剛剛建立不久,人心還不穩定。

如果他真的為了私仇而懲罰劉德。

不但無法獲得任何的利益,還會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

要知道,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國,也是個構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上的國家,他要想讓天下穩定,必須要表達自己和地主階級合作的明確態度。

而寬宥地主劉德,則是表達自己立場的最好手段。

就和劉邦給仇人雍齒封侯的作用一樣。

劉德,其實不過是朱元璋的一面幌子,完全是為了招攬人心而存在。

“嗯,說的不錯。”

“這麼快就能夠領會其中的意思,你倒是長進了不少。”

“慡兒、棡兒、棣兒,你們三個可要好好向你們的大哥多學習一點。”

“.......”

朱元璋毫不吝嗇的誇獎道。

赦免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地主,哪怕他曾經得罪過自己,但是能夠收攏天下人的心,那豈不是一筆血賺不虧的買賣?

正因為好處遠遠大於壞處,所以朱元璋才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