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揚收集了可以帶回地表的類玻璃材質之後,他伸出手朝著來時的方向指了指。

見此情形,悅兒下意識的鬆了一口氣,林揚這動作意思非常明顯,他似乎打算原路返回了。

此前悅兒生怕林揚忘了時間,現在看來是自己想多了,只不過就在林揚打算原路返回的時候,有關這水下遺蹟的另外一個話題,瞬間在網路上熱度上升了起來。

直播間的水下畫面中,林揚的第一視角鏡頭,在抵達了已經沒有前進通道的安喬希比洞穴之後,在對外界傳達了簡單手勢的同時,林揚顯然已經開始計劃沿著來時路原路折返。

根據悅兒的計算,只要在返回的過程中,他別再整出啥意外發現,最快效率折返途中,潛水裝置的壓縮空氣瓶容量勉強是可以保證他的安全的。

這也讓悅兒此前懸著的心放下了一些,也許外界所關注的,更多的是林揚在洞穴內部的發現。

然而,悅兒這個姑娘更加在乎的是林揚的個人安全問題,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嗎嘛!

與此同時,即便悅兒並不怎麼關注外界的訊息,但關於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林揚發現了水下遺蹟,不久後便公開表態,擬定將這個地點新增為世界文明遺址奇蹟。

對於這個決定,自然也產生了些許不同的聲音,畢竟關注者眾多,必然不可能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一樣的。

既然連人類活動的痕跡都沒有發現到,這裡的文明和傳承究竟是否能夠定義為遺蹟?

最重要的是,它的來源尚且不明,年代仍舊不詳。

極少部分的人認為,這洞穴內部的水下遺蹟定義為文明遺蹟,看上去有些草率了。

對此,直播間的沙雕網友的看法同樣各不相同。

“我覺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前的表態沒多大問題,畢竟只是擬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確定。”

“如果按照對於遺蹟的判定標準,單單是沒有人類跡象,就已經有待商榷了qaq。”

“你們怕不是腦袋裡有粑粑,如果沒有人類,那些圖騰石雕神像是動物建造的?而且還是人形的巨大石雕。”

“主播不是帶了玻璃物質回來嗎?到時候研究機構必然會有比較科學的解釋。”

“主播終於要返回了,真擔心他在洞穴裡耗光了氧氣……”

正如部分直播間水友所言那般,畢竟大家也都是跟著林揚見過世面的人了。

此前在發現庫魯伯亞拉洞穴水晶遺蹟的時候,林揚可是科普過關於文明遺蹟的定義。

首先諸如部落的小範圍聚居,算不上文明遺蹟,需要成規模的城市建立,大約數千人左右。

這水下遺蹟連個人類骸骨都沒有發現,關於人數規模自然無法確定。

其次,單單有語言交流可不行,得有文字作為文明的載體,作為思想與文化的積累與傳承。

即便林揚在水下遺蹟中,發現了用小石頭鑲嵌而成的圓形圖騰,但很顯然那並不是文字,最後要有比較具有禮儀作用的建築,無論是崇拜信仰亦或者是祭祀場所。

單單就這一點而言,巨大的石雕神像算得上符合條件,但話說回來,所謂關於文明遺蹟的定義,實際上並沒有特別嚴格的標準。

很顯然,諸多的問題也只有在林揚提供的線索中,由科研機構進行較為深入研究,才能具體定論,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隨著洞穴內部的水下遺蹟被發現,林揚的關注度依舊在不斷上升,雖說此前被鏡頭記錄下來的金黃色巨型龍魚,如此大的淡水魚足以讓人們顛覆世界觀,然而和此後林揚記錄下來的水下遺蹟相比,那色彩金黃優美的巨型龍魚,也不免有些黯然失色了。

以至於當下,外界更加關注的是遺蹟,而並非是林揚之前發現的淡水魚。

誠然,這種現象也非常正常,一切和人類古老歷史有關的記錄,必然要比許多稀有的生物重要。

大自然的演化固然神奇,但單單就人類這種生物而言,算得上是神奇大自然之中的奇蹟!

人類自然會更加關注過往遺留的痕跡,更何況如若林揚帶回來的類玻璃物質,確認年代足夠久遠,那麼關於人類古老文明的一切記錄,都可能因此而顛覆!

至少當下可以猜測到的是,在這非洲第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興許在公元一世紀來自婆羅中的東南亞人移居之前,這裡就已經誕生過文明,且是從來沒有被記錄過的。

咕嚕咕嚕!

另外一邊,水下的林揚沿著來時的通道,快速且效率的朝著洞穴入口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