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頭兩家又連續出海下了兩天圍網,不過運氣都沒有第一天那麼好,沒有發現什麼特別值錢的魚獲。

不過在李曉峰的指揮下,這二天的收入也還可以,每天都捕了十幾萬的魚獲,兩家按照六成和四成的比例,分了下去。

這無疑也讓兩家都很高興,可惜這種收穫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

第三天兩家人到了碼頭一看,可不得了。

碼頭上有七八艘漁船準備出去下圍網,而且還聽說,有幾艘漁船一大早就帶著圍網出去了。

兩家人面面相覷,這應該是前幾天兩家下圍網賺錢的訊息,被人傳開了,這下出現了一群跟風者。

村上每天都有人去鎮上賣魚,還真不知道是誰把訊息傳出去的。

有時候農村就是這種情況,只要是有人發現了賺錢的門路,後頭就會出現一群的跟風者,模仿者。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沒有錢賺。

現在也不是去問誰把訊息傳來的時候了,而是這附近的近海區域就這麼大,再排除一些不適合下圍網的地方,就更小了,趕快出去搶地盤吧!

畢竟大海是大家的,你也沒有權利不讓別人下網。

如果這時候從空中往下看,就可以看到十幾艘漁船在海上排開,各下各的圍網。

有時候下圍網的相互遇到了,還要小心的相互避讓。有的甚至出現了都不願意避讓,在海上發生衝突的情況。

李曉峰也是煩的很,在海上也是遇到了下圍網的漁船,別人到是給他避讓了,可問題是你這相互一避讓,船必然得減速,有些魚群就從還沒有合攏的圍網裡逃了出去。

最後兩艘船把圍網合圍,一共就撈了兩萬多塊錢的魚,而且既勞心又勞力。

賣完魚,兩家人一商量,乾脆就停了吧。這股圍網的風潮不過去,就不要想著再去下圍網了。

而且這裡畢竟是近海,這麼多圍網這麼一撈,魚群的恢復也是需要時間的。

就這樣第二天,李曉峰一家三口直接出去收前幾天放的螃蟹籠了,這次連粘網和排鉤都沒帶。這次就準備把螃蟹籠收一下,有地方下就下到海里去,沒地方就先收回家。

三個人開著船,再次來到了他們的風水寶地,開始收蟹籠,還好這附近有一些暗礁,下圍網的漁船沒有掃過這裡。

這次他們的收穫比第一次在這裡下蟹籠少了不少,但是也遠超他們平時把蟹籠下到別的地方的收穫。

最後蟹籠收完,李曉峰估計了一下,應該大概有300多斤的梭子蟹。

收完螃蟹籠,李曉峰看著地圖上峽谷裡稀疏的螃蟹,算了,這螃蟹籠不下了,不能竭澤而漁啊。

李永林和劉雪霞兩個人倒是對這次的收穫非常滿意。

要知道他們以前下螃蟹籠,還是在李曉峰找的螃蟹多的地方下,一般一次也就是六七十斤螃蟹。

李曉峰沒有回來之前,他們下一次螃蟹籠有時候二十斤螃蟹都逮不到,是真的不夠油錢。

收完蟹籠,李曉峰對劉雪霞說:“媽,我們今天先把蟹籠帶回去吧,現在海上到處都是下圍網的,我們等幾天再出來下蟹籠吧。”

李永林和劉雪霞也覺得有道理,今天剛剛來的一路上,已經看到好幾艘漁船在下圍網了。

劉雪霞笑著說:“行,那我們就在家趕幾天海,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