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兩家人就合到了一起。

李曉峰和李永林兩個人一起,幫著把長長的圍網搬到了李永民家的船上。

這麼大的圍網,堆在甲板上像小山包一樣。

李永民家的漁船馬力比較大,裝置全,算是這次圍網的主力軍。

碼頭上也有不少認識的漁民感覺稀奇,過來圍觀。

這幾年因為環境汙染,過渡捕撈,魚越來越少,在近海已經很少看到漁民採用這種大規模的圍網方式捕魚了。

兩家人的情緒也都很高漲。

尤其是三爺爺李德勇,精神抖擻,頗有幾分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模樣,指揮著沒有多少圍網經驗的兩家人如何放置圍網。

圍網作業確實是一個操作相對複雜,需要一定經驗的工作。

這不僅需要下網的時候,不能把網攪到一起,還需要兩艘船要配合好,為此早上李永林和李永民兩個人還去借了一對對講機回來。

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好了,李曉峰開著船帶著李永林,劉雪霞兩個人,李永民開著船帶著老爺子和王玉芬,兩艘船一起駛出了魚港。

下面就要看李曉峰的表演了,看他能不能找到合適的魚群,而且還要避開別人下網的區域。

這次不同於李曉峰之前捕魚的方式。

不管是延繩釣,螃蟹籠,粘網,鰻魚釣,還是釣魚都只能算是一種守株待兔的捕魚方式,這次則是要主動出擊了!

船已經在海上行駛了快兩個小時了,李曉峰在地圖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目標。

找到的魚群不是規模太小,就是路上有別人下的刺流網。

這要是把圍網下下去,漁船拖行的一路上,大小漁網都會被一掃而空。

所以沒辦法,李曉峰只能繼續往更遠的地方開。

旁邊的李永林,卻漸漸的有點急了起來。

開了兩個小時,都沒有下網,他是想幫老三家一把,如果這一直都找不到魚,這油錢可不得了!

雖然老三不會怪他,但是自己都覺得面子上無光啊。

於是忍不住的問道:“峰崽,這都兩個多小時了,還不能下網嗎?”

李曉峰看了一眼李永林笑著說:“爸,這一路還真沒遇到合適的地方,別急啊!”

李永林看著兒子,也很無奈,最後只能點了只煙,在旁邊悶頭抽了起來。

於此同時,另外一艘漁船上也在發生著一場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