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血繼網羅商量後,決定編組一部分三人小隊,由兩個守護者和一位被守護者組成,被守護者作為主人配置一棵神樹。

對於力量非常強大,只要查克拉充足,就足以對抗太空戰艦的大筒木一族來說,三人小隊過於臃腫,戰鬥力並不能發揮到最大。

而且三名成員一棵神樹的配置,也沒有辦法平衡查克拉的供給,儘管生命資源充足到奢侈,但也只有被守護者能夠吃飽。

多餘的查克拉被兩個守護者一分,就完全不夠用了。

大筒木一族成員的實力強大,但這一點也意味著維持本身活動會有巨大的消耗,當查克拉供應不足時,他們的實力產生的衰落是非常厲害的。

飢餓的守護者根本起不到他們名字應有的作用,徹底淪為了被守護者的偵查僚機,或者警戒哨兵。

但六位血繼網羅認為,這樣的感覺只是底層小隊的感覺,大筒木一族的總體實力卻是大大增強了的。

現在大筒木文明遺留的行星,包括本星在內一共六座,全都能夠運作起來,這就是明證。

但無論是人,還是文明,或者某種集團,一得意就容易出事。

當大筒木一族戰力達到巔峰,興致勃勃的繼續進攻時,真核文明的反擊也來了。

當真核文明失去了兩個戴森球后,他們的生存條件惡劣到了極點,接近三分之一的族群為了節約資源,不得不脫離身體。

真核文明主體生命的最大特徵就是小團體智慧,數百隻真核生物聚合在一起,彼此合作後形成高階智慧。

但在解散後,根本不能形成任何高階智慧,等於是退化成為了有靈性的動物。

之後哪怕是重聚起來,再次駕馭生物軀殼,也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並進行幾年的學習,才能恢復到解散前的狀態。

而頂尖的研究者和製造者都是無法直接恢復的,也許從及以上看還是原來的那一位,但知識和技能會全部損失,完全找不回來了。

在兩座戴森球失守的戰役中,真核文明儘管撤退的非常快,直接的死傷並不算慘重,但實際上人口損失相當嚴重。

再加上戰爭中遭到大筒木們斬首,完全損失掉的大批戰鬥者。

真核文明意識到,自身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而且在這個封閉的宇宙空域,敵人堵住了唯一的出口,連逃亡的餘地都沒有。

其實就算是在廣闊宇宙中沒有逃跑的機會,長期被困在這個封閉型宇宙中,真核文明不得不專注於基礎建設。

在宇宙航行方面,真核文明對於飛船的航行速度提升沒有需求,他們更關注的大型天體的移動技術,期待有一天能夠駕馭四座戴森球,整個文明一起在混沌中遠航。

整個文明的技術傾向,導致真核文明再也沒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戰,透過拼死反攻爭取生存的機會。

真核文明的研究者,指出了最合適的戰鬥方式,那就是在足夠遠的距離上,用足夠大的能量,以及足夠大的質量,覆蓋性的打擊。

不僅僅是打擊敵人佔領的戴森球,還要干擾整片空域的空間狀態,讓敵人無法傳送。

至少不能那麼輕鬆的穿梭斬首。

大筒木一族沒有想到,真核文明雖然只剩下兩座戴森球,但都是雙恆星系統的巨型戴森球。

這樣的超大型戴森球穩定性很差,建設適宜生存的戴森球難度也極大,但能量輸出效率絕對是槓槓的。

而且此時是戰爭時期,物質的重要程度大大下降,真核文明拆除了雙星環繞軌道平面兩端的結構,將它們做成了質量武器。

大型戴森球本身的質量,超過大筒木本星質量的六萬倍,能量更是超過不知道多少倍。

真核文明完全發飆後,他們硬生生在兩座戴森球之間製造了一道天河。

這道天河由數以萬計的X射線組成,每一道射線截面直徑超過行星的直徑。

除了高穿透力的射線,還有製作成長矛形態的質量武器。

這些通體都是金屬的長矛,長度超過三千公里,直徑也在五十到六十公里之間,是絕對意義上的行星毀滅級武器。

這兩種攻擊都不是大筒木一族能夠防禦的,哪怕是大筒木們組成的岩石行星,在行星毀滅長矛面前,也是被一擊擊穿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