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清剿是有很大的需求的,畢竟四處飄散的蟲子們太討厭了,而且蟲子的數量越來越多,造成的損失和麻煩也越來越大。

最初只是某個行星或太空城中倒黴的人類不滿,但那都是個例,還不至於引起諸門閥的重視,誰撞上誰就只能自認倒黴。

但沒有人管的結果就是蟲子爆炸般的繁衍,個例迅速增多成了海量,變成了習以為常的掃蟲行動。

油女鐵丸的陸戰隊身外身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不能按照軍規退役,而是持續擔任陸戰隊的職務,在幾個星系間奔波清掃蟲子。

這讓油女鐵丸到地方上擔任治安官,按照屠龍術的教誨,從底層開始孕育新軍閥的計劃破產了。

到了現在,蟲災的頻繁爆發帶來了更嚴重的後果,航行的飛船撞上蟲子,爆發蟲災的機率增加到危險的程度了。

與遊戲中不同的是,人族很多設施是搬不走的,需要從佔領的領土中採掘各種資源,供養自己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系統。

發達的星際物流輸送的海量物資,保證了首都星能夠超額供養人口。

比如油女鐵丸和宇智波鼬隸屬的軍閥首都星,這麼一個人造的鋼鐵行星,直徑不過四千公里,竟然聚集了兩百億人口。

兩百億人口中包括大量的軍閥體系中的權貴,大量的商人、科學家、高階技術工人,都不是能夠塞進貧民窟對待的。

而且這個直徑四千公里的行星是個軍事性功能更強的要塞,行星表面近千公里的厚度都是裝甲和武器系統,容納人口的只有核心兩千公里範圍。

在行星的中心同樣不能居住,那直徑約為六百公里的球形是行星的能源中心,每時每刻都在輸出難以想象的能量。

在厚度不足兩千公里的多層星體內,除了供兩百億人口居住,還有數以萬計的研究所、機械工廠、生化工廠等工業設施,以及可以長期維持的倉庫。

這顆行星並沒有多少能夠用於農業生產的空間,那可憐的一點農場全都是生產奢侈品的食物,比如新鮮的水果、水產和紅肉。

這隻能用來供應有限的頂級貴族消耗,普通的貴族和平民的日常消耗只能依靠其他行星。

也就是有百分之九十七的糧食需求都需要輸入,這就已經是相當恐怖的運輸量了。

糧食的輸入運輸量確實很大,但工業生產需要的資源輸入,以及製成品的輸出遠比糧食多出幾個數量級。

所以運輸量驚人的糧食只不過是和各種輸入商品中的一種,和來來往往的旅客共用一個公共港口。

而這顆行星上另外有兩個專用的工業資源港口,以及一個專用的能源港口。

這四個港口日常都是忙忙碌碌的,進進出出的太空船川流不息,遠遠的看過去就像是鋼鐵行星上多了四條無限延伸的觸手。

可以說,權貴們居住的首都星星,其命脈是建立在星際航運上的。

各地爆發的蟲災雖然很多,但只要各地駐紮的陸戰隊能夠鎮壓,沒有出現滅絕性的災難,軍閥就很難注意到這些“小事”。

但自從航道上的運輸船開始頻繁遭遇蟲災,導致物資運輸損失達到了百分之十後,軍閥就再也不能無視了。

百分之十的運輸損失,這足以動搖軍閥的統治基礎,讓他掌控的力量出現較大的衰弱。

而衰弱就是原罪,會引來貪婪兇惡的鄰居們的圍攻,這才是軍閥不能忽視的,真正致命的威脅。

於是戰巡艦隊開始出動,沿著航路清掃蟲子。

來回的巡邏了幾次後,人們就知道這麼做的效果不能說沒有,但絕對是毫無意義的。

就像是在家裡發現了蟑螂,用拖鞋拍死每一隻看到的蟑螂,根本不能消滅家裡的蟑螂一樣。

這需要一次徹底的大掃除,必須將所有的傢俱都搬動幾次,每一個角落都打掃到,每一個縫隙都要清掃乾淨。

只有徹底的清理,才能將蟑螂消滅乾淨。

同理,只有將勢力範圍內的每一個角落,包括每一個隕石、彗星、行星、太空城都徹底的檢查,再對整個空域來回拉網清理,才能徹底消滅蟲子的威脅。

這樣的動作消耗太大,持續的時間太長,完全等同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了。

如果行動的損耗太大,殺蟲的成果卻不理想,行動本身造成的損傷很可能比蟲災還要大。

面對風險,軍閥習慣性的要將風險分攤,他開始頻繁的召開會議,鼓動其他人拿出更多的力量和物資支援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