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第一回合結束(第1/3頁)
章節報錯
六絃星艦隊戰術極其簡單,攻擊極其猛烈,面對彗星要塞的火力,開啟了某種護盾後硬衝猛打,閃避的次數比較少,更注重對敵人的毀傷。
這些戰艦的火力更是猛烈,艦載武器的威力大的出奇,那些五公里長度的戰艦火力一點都不比彗星要塞的主炮差。
但鐳射和粒子束無論有多高能,在遠距離上的散射問題是無解的,尤其是雙方都有自己的護盾系統時,就純粹變成給對方製造些皮外傷,外加消耗護盾強度。
勝負的關鍵卡在了距離十萬公里到三萬公里之間,在此期間要塞的高能武器的威力大大提升,足以擊垮對方護盾,然後灼燒戰艦的主體,而戰艦的武器卻不足以擊潰喇
高能粒子束打擊到艦體後,這種恐怖的武器威力終於得到了體現,被攻擊的艦體每秒鐘都會被剝掉兩米多的裝甲板,只需要二十幾秒就能擊穿三十米厚的護甲。
而戰艦的內部是萬萬承受不起高能粒子束的攻擊,哪怕是一秒鐘就足以讓戰艦喪失三四成的功能。
如果運氣好持續攻擊到十秒,一艘五公里長的戰艦,總質量超過一億噸的大傢伙就會徹底熄火,成為一塊超級大板磚。
沒錯,在這個距離上,透過光學望遠鏡的觀察,流星和戰錘他們終於可以分辨出敵方戰艦的輪廓,大致上就是方方正正的立方體。
外形極為整潔,沒有什麼外接模組之類的玩意,長寬高的比例非常標準的黃金比例,一旦被摧毀就真的是一塊大板磚。
六絃星戰艦的護盾似乎是磁場微粒系統,其原理有點類似古老海軍艦隊的使用的密集陣,只是使用的金屬彈丸和比灰塵大不了多少,透過磁場高速發射出去,在一定的距離上再被外環磁場減速回收。
不回收不行啊,這種微粒的密度很大,質量自然也是很大的,戰艦內部的攜帶量非常有限,如果不回收根本沒法持續使用。
就像密集陣似的,幾秒鐘就能幹出去十萬發子彈,只能確定敵人的攻擊後再反擊,不然誰也用不起。
但在太空裡主流的武器都是鐳射、粒子束、伽瑪射線,不是光速就是亞光速,全都是發現即命中的武器,壓根就沒有防守反擊的餘地,只能持續不斷的發射,才能有效的防禦敵人的攻擊。
六絃星的戰艦進入十萬公里後集體停火,集中能量用於的橫向機動,降低被攻擊後的命中率,更重要的是能夠降低持續傷害的時間。
三萬多都戰艦排列成六百個一字型佇列,每個佇列都是統一機動,佇列最前方的是最大最能承受傷害的鉅艦。
因為在這期間六絃星艦隊還在減速,七萬公里的航程耗時近三分鐘,六百艘鉅艦全部都受到了不小的傷害,但徹底被摧毀的卻只有二十多艘,加上喪失動力或火力的兩百多艘,損失並不大。….
「瑪德,當年和厄多打的時候,要是蟲群有這樣的戰術機動能力,應該就用不著孢子發力了。」一位參與了上一場戰爭的化身發出了感慨。
流星笑著說道:「沒關係,我們這不是學到了嗎。注意,快到關鍵的三萬公里了,注意對方的變陣!」
一字佇列是防禦陣型,但想要攻擊必須改為均勻面或多層面,儘可能多的讓所有戰艦都擁有火力射界,如此才能發揮艦隊的火力優勢。
但在展開的過程中,以及發揚火力的時刻,也是整個艦隊最脆弱的時刻。
預估著時間,彗星要塞偷偷的收回了一半的防護盾能量,提高了粒子束武器的威力,同時還偷偷的生成了磁化水電磁炮軌道,發射了十批霰彈。
要塞炮級別的霰彈都是由單個二十公斤的包鋼鉛芯球組成,每發霰彈包含六百枚鋼球,總質量十二噸。
霰彈發射完畢後,
電磁炮開始蓄能,導軌末端放上了更加暴力的質量彈,彈體為均質鋼打造的標槍形,單發總質量八十噸。
沒辦法,就算是十公里長的電磁炮軌道,最大的出膛速度也只能達到四百公里的秒速度,速度不到位,想要提高威力就只能增加質量,為此不惜降低初速度。
大炮預估的時間非常準確,在六絃星艦隊展開的時候,霰彈恰好抵達,頓時整個星空都變得陡然一亮。
數十萬顆鉛芯鋼球中有七千到八千命中敵艦的護盾,每一個都在電磁微粒護盾中變成了數百米直徑,長度超過四千米長的巨大火焰。
二十公斤的霰彈威力不足以擊穿厚度超過十公里的護盾,但巨大的火焰嚴重干擾了艦隊的觀瞄系統,他們沒有能夠發現緊隨其後的質量彈。
兩萬四千髮質量彈在霰彈和粒子束的掩護下對堅持展開隊形的六絃星艦隊造成了恐怖的打擊。
八十噸的純鋼標槍以三百二十公里的秒速度發起衝擊,但敵人艦隊的速度同樣也有這麼快,相對近七百公里的秒速度,完全超過了戰艦護盾的防護能力,哪怕是五公里鉅艦的護盾也都像紗布一樣被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