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雷獸引領的第三代蟲群(第1/3頁)
章節報錯
屍骨脈最讓人驚喜的就是「灰骨」基因片段的發現,這一發現代表著油女鐵丸們首次接觸到血繼網羅這個等級的力量,甚至讓化身直接確定自己的名字就叫「灰骨」了。
「灰骨」基因片段的發現甚至讓「雷獸」的整體設計再次掉頭,從武庫艦版本變成兼具近距離衝擊的全能版本。
儘管灰骨的威力距離傳說中的「共殺灰骨」天差地別,但在實際驗證中已經表現出不可抵禦的毀滅性質。
為了應用未傷敵先傷己的「灰骨」,只能用體積巨大的骨質包裹灰骨,以屍骨脈帶來的骨質高速再生承受灰骨的傷害,為此雷獸新增了兩對最強的攻擊武器,全長達到二十四米的巨大灰骨巨鐮。
灰骨作為最強的攻擊要素,就被鑲嵌在鐮刃上,寬度三厘米,在鐮刀的背面還有兩條寬度四毫米的灰骨,三條灰骨最終匯聚在鐮刀的刃尖上。
儘管在巨大的骨質鐮刀上,細細的灰骨幾乎看不見,但這已經是雷獸生命力的極限,再多一點,它的骨質細胞恢復能力就不足以承受灰骨的毀滅性質了。
測試中,面對厄多人六米厚的戰艦裝甲板,雷獸的灰骨巨鐮只需要一擊就能刺穿,而且耐腐耐鏽的裝甲板在被破開的瞬間就生鏽腐敗,完全沒有補救的餘地。
灰骨巨鐮對生物的傷害更大,哪怕是母巢,只要被灰骨巨鐮刺穿外殼,立刻就會陷入虛弱。如果灰骨巨鐮一直插在傷口中,那這個不足半米的創口就會持續造成傷害,在四十八小時內導致龐大的母巢死亡。甚至母巢附屬的所有建築、地面上的菌毯、未能及時離開的蟲子,統統都逃不過死亡的厄運。
但灰骨巨鐮實在是太大了,放到厄多戰爭時期只有巨型的空天戰機、巨型機甲是適合的攻擊目標,在忍界的假想敵只有兩大聖地的通靈獸和尾獸了。
嗯?雷獸來的好啊,時間剛剛好。
油女鐵丸樂了,正發愁怎麼對付九尾呢,如果沒有個大傢伙當肉盾,九尾的行動就無法被阻止,它想怎麼跑就怎麼跑,木葉村就必然遭受重大破壞。
現在有了雷獸,問題就解決了,身高七十五米體長一百三十五米的龐大身軀,絕不是九尾能隨意拿捏的了,高達四千多噸的體重就是和九尾貼身摔跤也絕對不吃虧啊。
雷獸之所以變得如此龐大,是因為前期研發過程中在遠端攻擊系統上投入巨大,油女鐵丸不願放棄,他又不肯另開一個巨型戰鬥單位的專案,所以雷獸只能兼具武庫艦的職能,身體只能不斷放大,最終就成了這麼一個龐然巨物。
它不僅僅具有風之巨蟲和雷之巨蟲的忍術器官,還在體內搭載了爆彈飛蝗的生產系統,隨時隨地都在生產這種自殺性的蟲子,直到儲存空間內塞滿了為止。
為了容納龐大的武器系統,上一個實驗版本的雷獸被迫採用蜈蚣的形態,高度只有四米,長度達到了驚人的六百米。
….
一方面是馱運巨大的負擔時長蛇形態的效率最高,另一方面就是要減輕巨大的體重對外骨骼的負擔,還得能夠在爆彈飛蝗密集發射時承受威力巨大的尾焰。
但蜈蚣形態的雷獸很不受油女鐵丸待見,那個樣子怎麼看怎麼彆扭,地面透過能力更是讓人撓頭。
爆彈飛蝗這種好東西被長期閒置,就是因為機動性太差,跟不上蟲群的速度,現在開發出來的運載蟲機動性還是嚴重受限,這可不無法滿足最初的目的。
為此油女鐵丸糾結了好久,是削減爆彈飛蝗的運載量呢?還是放棄爆彈飛蝗的生產系統?或者是兩者一起削減?
幸虧屍骨脈的研究出現了突破,得到了這種能夠極大的強化骨骼強度的血繼,雷獸終於能夠立起來了。
它的長度大大的縮短了,繁瑣
的三百隻小腿變成了六隻超級巨腿,邁步高度超過十米,跨步寬度超過四十米,通行能力達到了優秀。
雷獸最終長成了油女鐵丸熟悉的那個樣子,可喜可賀。
由此雷獸的戰鬥模式就確定下來了,遇到敵人後,首先是在十公里外傾瀉四百隻爆彈飛蝗,然後在中距離上依靠風來炮和電漿雷球掩護自己進行突擊,最後在近距離用灰骨巨鐮給敵人以致命一擊。
作為遠端攻擊單位,雷獸和刺蛇的高低搭配合理的多,遠比風之巨蟲和雷之巨蟲的組合強而有力,於是這兩種蟲子就從蟲群中被淘汰了。
當然僅僅是地面兵種的八足雷之巨蟲被淘汰了,雷之巨蟲的軌道版本仍然繼續存在,星球防禦版本的高塔蟲更是蓬勃發展,全力在生產。
和蟑螂、兩種巨蟲一起遭到淘汰的還有螳螂。
當初油女鐵丸設計取代刀螳的螳螂,採用阿拉奇蟲族的勇士蟲作為範本,以纖細的蟲子軀體換取更小的被彈率,透過實戰證明確實有效。
但隨著蟲群的規模越來越大,誰能想到當蟲潮的數量數以萬計,遭到數千忍者密集火力打擊時,單體蟲子的被彈率低完全無法傳遞到群體上,這竟然是個假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