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女鐵丸擁有的地月運輸工具目前只有火箭蟲,它的運輸規模小的可憐,每隻火箭蟲只能攜帶三十七噸位的物資,這個重量只能滿足一百隻螳螂的投送量,也就是說需要一千隻火箭蟲才能完成第一波十萬只蟲子的運輸任務。

壓制月球的火力已經有現成的兵種,以風之巨蟲為基礎改造的雷之巨蟲就很好,它所發射電漿雷球威力絕對槓槓的,射程更是綽綽有餘,足夠從地面打到深空軌道上,自然也能反過來從太空打到地面。

但雷之巨蟲的自重達到了恐怖的三百四十噸,比滿裝的火箭蟲還要重,油女鐵丸又怎麼把這種大傢伙弄到太空中,充當壓制火力呢?

到目前為止運輸問題成為了登月戰爭計劃的最大卡點,不斷的有影分身從其他專案中被抽調出來,加入到運輸組的研究工作中。

為了解決跨星際的運輸,油女鐵丸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計劃:太空天梯、空天運輸船、電磁大炮、超級火箭等等。

大部分方案被證明目前他的技術根本無法實現,少數技術上沒有問題的工程量太大,完工所需要的時間長達十年二十年,同樣沒有意義,油女鐵丸的精神狀態根本堅持不到十年後。

運輸組無奈只能打電話搖人,大家一起開頭腦風暴會議。

「我們面臨的一切問題其實就是怎麼‘上去,對吧。」

「對的,只要能到達定位衛星所在的軌道高度,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呵呵,你們這些運輸組的腦子都被科幻給迷住眼了,這裡是忍界,我們的本職是忍者,完全可以用簡單的忍術解決問題。」

「……」

「通靈術。」

「對頭,除了第一步探索的任務,後續跟隨運輸只需要我們當中一個上去就好了,當然最好是本體自己上去,我們的查克拉可不夠。」

「沒錯,別說定位衛星軌道,就是同步軌道也不過是不到三百公里的距離,通靈術的有效範圍綽綽有餘。」

唯一可行的方案就這麼透過了,首先用火箭把油女鐵丸弄上去,以通靈術將蟲群通靈到軌道上,蟲子們自己用噴射的方式轉換到月球軌道上。

最後蟲群大軍派遣前鋒部隊以直接墜落的方式登陸月面,並迅速奪取一小塊陣地,迎接油女鐵丸的到來,他抵達後就可以直接在這裡重複之前通靈工作,將軌道上的蟲群主力召喚到月面上。

最終是以兩段通靈術完成難度最大的重力圈跨越,實現星際運輸,打贏這場戰爭。

運輸問題解決,龐大的運輸組瞬間解體,只留下不到十個化身,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實驗驗證,並解決技術上的小問題。

其他方面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下一個重點轉移到工業組這裡了。

為什麼都搞出母巢了,還要搞工業這種東西?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當然是因為母巢本身的定位就是最強大的生產者,而油女鐵丸的母巢還差的遠呢,遠遠滿足不了戰爭的需求。

別的不說,第一波登陸的螳螂要有重大的損失準備,最起碼一次性投放十萬只,後續補充兵力,開闢第二戰線,決戰,追亡逐北,準備五十萬只螳螂肯定是必須的。

軌道壓制火力的雷之巨蟲準備兩百隻,算起來連滿足基本火力需求都很緊張,到地面後的風之巨蟲火力組至少要三千隻。

這些兵力的質量就達到了驚人的三十五萬噸,這可是投送到戰場上的兵種,再加上生產過程中的消耗、損耗、運輸過程中的消耗,還有如此規模軍團的後續補給,哪個不得需要巨大的物資。

隨便一估算,各種物資需求達到了五百萬噸以上,生

產壓力一下子就飆到天上了。

於是交通組解散後,工業組應運成為最大的工作組,擁有七十五名油女鐵丸的化身,負責打造母巢版本的工業體系。

重工業製造的最大優勢就是生產效率高,遠比生命體高的多,比如,雙向吹氧鍊鋼法每十五分鐘就能煉好一噸鋼,日夜不停一天下來就接近一百噸鋼了。

一座三四平方公里的化工廠基地,產量遠大於百萬平方公里的自然界。

而生物製造的優勢在於自動化,以及自我複製的規模化,象菌毯在三個月內就輕輕鬆鬆的覆蓋了六十五萬平方公里土地,生產量超過四個大型工業基地。

在地盤不能任意擴大的現在,油女鐵丸自然要透過工業提高母巢的生產效率。

得虧有了德裔小貴族的迴歸,不然油女鐵丸們對工業化的認知還得浮在表面上,以為建造一些蟲子控制的自動化工廠,自動化鍊鋼廠就足夠了。

這些工廠很重要,但卻不過是工業體系的末梢,隱藏在各個環節的標準、技術思路、資源協調才是精髓。

越是靠近資源的底端工業,越是需要強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因為自然採集的資源不可能保持同樣的品質,同一個礦山兩天玩出來的礦石都可能天差地別,必須要準確分辨,精確處理。

工業體系的精髓不在最終制造環節,而是中低端製造向最終制造環節輸送的中間產物,是否能夠保持中間產物的品質穩定性,才是工業體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