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無數孔明燈隨風向西,幾乎覆蓋了半個楚州。

這一幕,簡直比流星雨還要震撼。這些古人可沒見過這種場面,所以楚州的民眾、行軍中的楚州軍不約而同駐足,紛紛抬頭觀看。

天空中,有些孔明燈的蠟油燃盡,便緩緩落地。

距離近的人,就過去把落地的孔明燈撿起來,想仔細看看這東西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又為何能在天上飛。

這時,撿起孔明燈的人就會發現上面放著的信件。

每一個孔明燈上都放著信件,它們大多是東興城中的居民所寫。

有些人說,自己從北方一路逃難而來,不想再捲入戰亂。

還有些人說,自己的父親母親都是因戰亂而死,如今孤苦伶仃,卻還要面對戰火。

這樣的信件,不計其數……

大家都是楚州人,看到這些信件,難免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尤其是行軍中的楚州軍看到這些信件時,心中很不是滋味。因為這次戰爭,是他們一手挑起來的。

他們是殺人劍、是劊子手。

要知道,北山王此次出兵本就理虧,所以軍心不穩。現在見到這些楚州百姓的信件,軍心更是動搖。

更何況,有些人的家鄉就在東興城,他們也不願意自己家鄉被糟踐。

於是乎,前後不過半夜的工夫,楚州軍中便陸續有人帶頭譁變。正在行軍的大部隊,霎時間變得一片混亂。

與此同時,楚州城內,交戰的楚州軍看到楚州難民們悍不畏死,便詫異地問道:「你們明明是楚州人,為何要為京城而戰?」

「因為你們當反賊,這是不忠!」

「你們殺鄉親父老,這是不仁!」

「你們殺南魏同袍,這是不義!」

「不忠不仁不義,便是南魏的敗類,我們的敵人!」楚州難民喊道。

聽到這樣的回答,楚州軍如遭雷擊,士氣瞬間低落下去。

一群裝備精良的楚州軍,竟是被難民們逼得節節後退。

他們並非打不過,他們只是覺得自己錯了。這一刻,所有人都感覺手中的刀跟灌了鉛一樣,無比沉重。

除了軍中生變,楚州的百姓們也都發生變故。很多百姓看到孔明燈上的信件之後,竟是紛紛去阻止楚州軍的後勤運糧。

看似鐵板一塊的楚州軍,在半夜之內分崩離析,戰意全無……

軍營之中,劉誠撿了個落下來的孔明燈,開啟上面的信件看了一眼。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他喃喃讀著信上寫的詩句,隨即感慨道:「帆兒,你真是好文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