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一派胡言
章節報錯
程咬金一句老陰人,讓李績的臉也沉了下來。李績用兵多奇謀狡詐,奇兵出之令人意想不到。
往往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時,便已經敗在了李績的奇兵之下。是以在一眾老將當中混了一個老陰人的諢號。
但是這可不是什麼好聽的話,所以李績頓時大怒道:“戰就戰,真當老夫怕你不成!”牛進達的聲音悠悠響起:“加老夫一個。”……武將這邊,一開始是商討,然後變成了對罵,最後演變為械鬥,而其他人似乎對這種場面早已經習以為常。
老將們的聲音一個比一個大,一開始是要單挑,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我要一打二。
然後又是你們一起上老夫也不懼之,整個甘露殿頓時像菜市場一般。相比之下,文官這邊就要斯文得多了。
只是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換著意見。時不時的還會朝武將陣營丟出一個看狗屎的眼神,彷彿對這一切已經司空見慣。
見整個場面已經快要逐漸失去控制,李世民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快。而一旁隨時關注著李世民心情的王德,在李世民露出這個表情時,頓時對著殿內一聲大喝:“肅靜。”一聲爆喝之後,大殿內頓時沉寂下來。
見諸位大臣終於安靜下來,李世民指著張拯悠悠的說道:“張小子,你先說。”沉浸在羞恥之中無法自拔的張拯聽見李世民第一個點了自己名字。
張拯有些愣神,我說,我說什麼?隨後反應過來,說就說唄,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今天的臉早就丟完了。
於是整理了一下心情準備出列開始表演。但是轉頭一看,似乎所有人手上都抱著一個白板,而自己竟然沒有。
似乎每一個出去發言的人都需要抱著白板向李世民行禮來著。張拯心中發急,這玩意兒去自己也沒有啊,誰能告訴我這玩意兒去哪裡弄?
隨後張拯便看見了面前經過一陣吵鬧之後,依舊跪坐在那裡熟睡未醒的老李綱,頓時眼睛一亮。
因為老李綱的袖子裡,一塊白板不多不少正好露出了半截。這下張拯心裡有底了,於是輕輕的將那塊白板抽出,然後邁步走上大殿。
學著其他朝城的樣子,將白板舉著向李世民彎腰行禮。然而彎下腰來的張拯卻沒有發現,李世民與一干大臣在看見張拯手中的笏板時,臉色突然變得古怪起來。
李世民玩味的看著張拯沒有說話,而其他大臣見李世民眼神玩味,也是憋著笑不說話。
只有武將佇列當中的張公瑾滿頭黑線,恨不得將這丟人現眼的玩意兒打死。
張拯猶自不知自己已經鬧出了笑話。直起身子後清了清嗓子便開始說道:“微臣提議成立火器局的原因有三。其一,乃取文武並進之意。文,便是大唐皇家書院,而這武,便是火器局。眾所周知,一條腿走路是走不穩當的。而現在,我大唐的一條腿已經在籌備當中,那麼另一條腿也應該跟上。其二,則是考慮到大唐每年的財政支出,如今我大唐立國未久宇內未靖。自陛下御極以來,幾乎每年都有大規模的戰事發生。雖然我大唐每一次都能大勝而歸,但是國庫對於將士們身上刀槍劍戟等兵刃的投入,也是一個天文數字。臣不敢保證短時間內火器能替代這些兵刃,但那也是時間問題,若是成立火器局加大對火器的研發。臣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唐將徹底的摒棄現在的大唐將士們所用的大部分兵刃。一旦這樣的情況發生,將會大大的節餘國庫的開支。其三,異族猢猻畏危而不懷德,如今我大唐威震寰宇,靠的是精兵強將。但我大唐的兵再精,將再強,終究也不過是血肉之軀,與猢猻殊死搏鬥亦會流血,亦會失去性命。而如今,既然我大唐有了殺傷力更為驚人的武器,那麼這些流血犧牲是不是可以避免。是以,臣伏請陛下聖聽,成立大唐皇家火器研發製造局。”說完之後,張拯深深的彎下了腰朝李世民行了一禮。
然後退回了老李綱身後,輕輕的將白板塞回了老李綱的袖子裡。李世民啼笑皆非的看著這一幕發生,卻並未阻止,只是臉上的笑意已經快要憋不住了。
憋笑憋得很辛苦,李世民只好轉移話題。清了清嗓子,朝著朝堂內諸多大臣說道:“咳,張小子的話諸位可都聽清了,若是沒有異議……”
“陛下,臣有本奏。”一道清朗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打斷了李世民的話。
李世民眉頭一皺,自己話還沒有講完就被人打斷,他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但李世民還不至於將這種情緒表現在臉上,淡淡的開口道:“奏來。”一道身影出列,對著李世民一拱手道:“陛下,臣認為,張縣男之言,乃是一派胡言。”
“哦?”李世民驚疑了一聲,靜靜的等待著下文。而張拯在看見這人出列的一刻,便緊緊的皺起了眉頭。
老爹的話應驗了,兵部果真出來阻撓,而且還是大佬親自赤膊上陣。出列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兵部左侍郎盧承慶。
盧承慶,出自范陽盧氏北祖一支,同時還繼承了其父盧赤松范陽郡公的爵位。
去年以戶部右侍郎的官職平遷兵部左侍郎,而大唐,以左為尊。此人論出身,論地位,論官職,都是真正的實權大佬。
張拯不由得瞟了一眼站在武將首位,自朝會開始到現在便一言不發的李靖。
因為如今的兵部尚書,正是這位軍神李靖。而李靖,在那天看過火器的威力之後便說過:“此物有傷天和。”張拯只能看見李靖的背影,而李靖,似乎從始至終這件事情都與他無關的樣子。
盧承慶的下文來了。
“臣以為,若是如張縣男所說,火器能徹底取代刀槍等兵刃,那還要我大唐二十萬強軍做甚。再者,如今大唐周邊鄰國皆認我大唐為宗主之國,我大唐更應常懷慈悲之心。動輒加以刀兵,豈不違聖人教化天下之意願,長此以往,我大唐將國之不國矣。再者,兵部下轄已有軍器監一屬,若是成立火器局,置軍器監於何地。更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