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的為李武存叫來一桌宵夜,張拯特意叮囑了國公府的大廚,往後東廂客人的菜量照十個人的上。

多上肉,少上菜。畢竟大冬天的,在大唐冬天蔬菜也是很稀有的。國公府的菜還是張公瑾去李二的溫湯監薅來的。

沒想到誤打誤撞之下,反倒合了李武存的意。招呼完李武存,張拯便回到小院子沐浴更衣,早早的便睡下。

一夜的時間很快過去……昨夜洗熱水澡的威力展現了出來,張拯身上的淤青由青變紅,一大早便被疼醒。

好在從小捱打的次數多了,張拯對於疼痛的忍耐程度也很強。張拯忍著身體的不適來到前堂給老孃問安,但老孃忙著佈置國公府的的節日氛圍,完全沒有搭理小兒子的意思。

今天是元旦,唐朝又叫元正,恰好對應後世過年的除夕。元正在唐朝也是極為隆重的節日,上至皇帝、皇宮;文武百官的府邸;下至平民百姓,販夫走卒,舉國歡慶迎元旦。

老爹張公瑾早早的便帶著兩位兄長上朝去了。大唐規定元旦放假七天,官員便是從元正這一天開始放假,但那也是下午的事情。

因為元正這一天上午,還有一項最重要的事就是天子要坐早朝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從皇帝到下層百官都要身著朝服。皇帝頭戴上有冕板,垂有十二旒白珠的袞冕。

身穿有著十二章紋飾的玄衣。佩戴鹿盧玉具劍,腳蹬繡有金飾的赤履。

不管是京畿地區的官員還是外地官員都身著朝服腰掛佩劍,在警衛森嚴的狀況下入朝向天子祝賀。

楊巨源有詩曰:“一片彩霞迎曙日,萬條紅燭動春天”。說的便是長安城元旦早朝,到處都點著燈燭,官員沿著照明的赴朝。

這天的長安城,如似火海有著

“火城”之稱。所以,即便今日是元旦,張公瑾和從地方上趕回來的兩位兄長,也得先去上朝,然後才能回家過節。

至於張拯,因為沒有官職在身,反倒是可以免去這一樁麻煩。見老孃和整個國公府都在忙碌,張拯有些無所事事的在府內轉悠了兩圈。

不知不覺就轉到了國公府大門前,管家老周正在指揮著府內的小廝往大門兩邊貼彩紙。

不過貼的彩紙卻不是後世所熟知的門神,而是大唐特有的一種叫做剪裁的小玩意兒。

外面的街道上不時的有噼裡啪啦的的爆竹聲穿進府內,聽起來跟放屁差不多。

這是長安的百姓在燃放爆竹,爆竹,顧名思義,就是將竹子扔進火堆中燃燒發出的爆裂聲。

張拯往年都不太關注這些東西,元旦時節也是和一幫子狐朋狗友在外面鬼混。

要不然就是平康坊喝花酒,要不然就是與紈絝們在外面爭風吃醋打架鬥毆。

一般都是要到傍晚宵禁時分才會回家,而張拯回家時,國公府的熱鬧早就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