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老夫確實是詐死,楊廣此人,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不是一個值得託付天下的人。”

劉方撫著鬍鬚,對張拯和李承乾解釋了一句。

“既然如此,那您當初為何還要出仕呢?”

張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最後還要詐死才能脫身,那為什麼一開始還要出仕做官?

“這個,說來就話長了。”

劉方搖搖頭,明顯是不想細說。

但張拯卻仿若發現了新大陸一般,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實在是這事情太勁爆了,前隋名人詐死,這要是傳了出去,至少能霸榜大唐娛樂日報的頭條好幾天。

人都有好奇心,張拯也不例外。於是,張拯就像沒聽懂劉方的言外之意似的。

慢悠悠的來了一句:“不著急,我們有的是時間,您慢慢說。”

劉方聞言一怔,指著張拯搖著頭笑了笑,難怪得到的訊息都說這小子精得跟猴兒似的,原來是這麼個精法。

見這小子裝傻充愣,劉方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意見。

既然有人想聽,其實說一說也無妨,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在腦海中回憶了一下往事,便開始以平淡的口吻敘述道:

“當初老夫出仕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一來是看重了文帝楊堅之才。

二來也是墨家久不在世間現身,再不出去走動一下,只怕我墨家也將消逝在世人的記憶裡了。

儒家亞聖孟子有言:‘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中原大地歷經了魏晉南北朝對立的朝代更迭,又經歷了五胡亂華時期的黑暗與動盪。

數百年來,就出了楊堅這麼一號人物,事實也證明老夫沒有看錯,楊堅其人確有力挽狂瀾於將傾的帝王之資。

早已四分五裂千瘡百孔的漢人種群,在楊堅的治下,只短短几十年便爆發出了令人難以直視的光彩。

楊堅在位那幾十年,確實稱得上是中原王朝有史記載以來難得的盛世。

可惜啊,老夫沒有看錯楊堅的能力,卻看錯了楊堅挑選繼承人的眼光。

楊勇且不必說,只論楊廣其人,有孝武皇帝的胸襟與抱負,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和手腕。

孝武皇帝的殘暴不仁學了個十足十,高明的手段卻是一點沒學到。

只知窮兵黷武,一味的橫徵暴斂濫用民力。偌大的一個盛世王朝在他手裡,只短短十幾年間便煙消雲散。

而自己也落了個身首異處,客死他鄉的下場,當真是可悲可嘆。

世人皆稱讚你於潼關所作的大河之詩渾遠遼闊,有盛世之氣象。老夫卻獨愛那首潼關懷古的長短句。

盛世,老夫經歷過,亂世,老夫也經歷過。

無論王朝興亡,受苦的總是無辜百姓,天下於小民何加焉,卻要他們受這等苦難。

苦難過後,肉食者依舊是肉食者,蒼天何其不公。”

劉方說得很平淡,張拯聽卻能感受得到劉方話語中的憤慨之情。

那是一種形容不出來的感覺,有些怒其不爭,哀其不幸,還有一絲髮自內心的憐憫。

張拯沒有經歷過亂世,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隋末亂世已經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