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太醫院中都十分的忙碌。每天在太醫院中工作的醫徒和醫女們,工作量比平日不僅增加了一半,而且每日要整理的草藥,到了多如牛毛的地步。太醫院的兩位院判,此時正坐在太醫院的大廳之中,院首與眾位太醫齊齊站在院判下首。

左旁的院判看著手上送來的冊子,仔細看了半響後,將手上的冊子放在手下的桌子上,隨後端起桌上的茶,細細的呷了一口。隨後左邊院判當下冊子得手,下方站著的太醫院院首與眾位太醫心中都忐忑不安了起來。

太醫院中的兩位院判,分別為陳院判與吳院判。這二位院判,一位已到花甲之年,一位卻方而立之年。花甲之年的這位是陳院判,家中世代學醫,皆為皇族效命。而吳院判,則是今年剛剛升為院判的新貴。

太醫院中眾人都傳聞吳院判是院使大人的親戚,因此才能在短短一年時間之內,越過太醫院中眾位副使御醫直接晉升為院判。

但是這些小道傳聞,眾人也只敢在私下裡說說,從來都未曾在這兩位院士大人面前說過。近幾日太醫院如此忙碌,就是因為太醫院每三年一次的大考將要來臨。

每次太醫院大考之時,有才者儘可參加大考,透過考核,便可晉升。此次考核,事關重要。上至太醫院的院判,院首,太醫,大使,副使,下至太醫院中學習的醫徒,醫女,民間前來考核的眾位大夫。

真真是事關重大。太醫院中眾人為了此次大考,準備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方才左邊吳院判手中所拿的那本冊子,便是近日以來,太醫院中眾位御醫所編輯的此次考核內容。

當然,這些東西只是用來考核下方的那些醫徒醫女,以及民間想要來宮中當差的各位民間大夫。

而考核太醫院中眾位御醫,大使,副使以及院判的題目,皆是由太醫院院使所編。眾位太醫,為了這些考核題目,可謂是費盡心血。

往年哪位太醫所編輯的題目能夠入了院判大人的眼,那麼就算是在大考之中,不能夠直接晉級,往後也會博得一個大好的前程。

因此,太醫院中院判將此次任務釋出下去之後,眾位太醫便爭相前來編輯題目。這些題目被總結起來之後,全部都寫在吳院判手中的那本冊子上。然而無論是坐在太醫院的正堂之中已有半個時辰的時間了。

陳院判一直坐在一旁喝著清茶,好似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然而太醫院的眾位太醫們,卻沒有一人敢小瞧了他。

吳院判將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發出“砰”的一聲,下方站著的各位太醫們身子皆抖了抖。

吳院判將手中的冊子遞給坐在一旁的陳院判,口中道:“這些便是此次太醫院中眾位太醫所編輯的題目,陳大人,你不看一下嗎?”

吳院判這話一出,便帶著濃濃的火藥味。聽起來好似謙讓,實則卻帶著濃濃的挑釁。然而被挑釁了的陳院判,卻絲毫不為之所動。

“吳大人醫術高超,年輕有為,這些題目,吳大人看過之後覺得可以,那便可以了。老夫年紀大,老眼葷花,吳大人將這題目遞給老夫,老夫唯恐一不小心看差了什麼。因此還是吳大人決定吧!”

陳院判不軟不硬的一句話,卻將吳院判辨駁得無話可說,太醫院中誰人不知,吳院判是靠了與院使大人之間的關係,才坐的上今天這個位子。

而與吳院判相反的是,陳院判坐上這個位子,那靠的可是真材實料,因此此時陳院判誇獎吳院派,年輕有為,醫術高超,名為誇獎,實則是諷刺他醫術不精,因此此時在面對此等大事,才要請自己前往決斷。

坐在一旁椅子上面的吳院判聽到陳院判的這句話,當下臉色便陰沉了起來。下方站著的眾位太醫,看著這兩位大人之間的明爭暗鬥,只恨不得自己方才沒有走入這個大廳似的。

吳院判被人當眾落了面子,又豈能善罷甘休?因此當下便毫不客氣的道:“陳大人既然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老眼昏花,與其在這太醫院中耗費時間,還不如早日辭官回鄉,頤養天年。也免得陳大人你在與宮中哪位貴人醫治之時,一不小心老眼昏花,把錯了脈。”

吳院判在說出老眼昏花三個字之時,將口音咬得尤其重。然而坐在一旁的陳院判卻依舊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

陳院判彈了彈自己官袍上不存在的灰塵,隨後慢悠悠的道:“吳大人說的不錯,老夫早年也曾向皇上請旨,希望能夠辭官回鄉,頤養天年。奈何皇上不準,硬是將老夫留在這深宮之中,老夫身份卑微,又怎敢抵抗皇上旨意。因此便留在了這皇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