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沈霍已經失勢,眾臣都紛紛擁護顧之衡,卻沒想到,事情又出現瞭如此變化。

楚國竟然要求重新議和,不僅如此,還要沈霍親自前去。這其中莫非又有什麼變故遮掩其中?一時之間,眾臣又都有了猶豫,不知是否應該再扶持顧之衡。

而皇上,沈霍,以及顧之衡三人,聽到這訊息之後,自然也是不同的反應。

且先說皇上。皇上心頭雖也頗為訝異,為何楚令深會點名道姓的讓沈霍前來楚國議和,卻也心中欣喜。不論如何,能夠同意議和,這就是一個能讓兩國免於紛爭的機會,還哪裡顧得上人選是誰呢?

思及此處,皇上連對沈霍的憤怒之情都消散了許多。想著沈霍眼下還在宗人府之中,皇上當即下令,將沈霍從宗人府裡頭放出來,收拾一番,即日出發,前往楚國。

訊息傳到宗人府之中,沈霍自然是萬分訝異。然而他雖不明緣由,卻也明白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在宗人府之中的這些日子,沈霍雖受盡折磨,內心中的傲氣和對未來的希冀卻並沒有消散。他並不願意自己這一輩子都葬送在宗人府之中,若能有機會再次出使楚國,從而脫身出宗人府,自然是極好的事情。

思及此處,沈霍對於此事絕對不會有半分拒絕之意。反倒是欣然同意,當即答應了皇上的要求,匆匆收拾起來,準備前往楚國。

幾家歡喜幾家愁。沈霍對於這訊息歡喜的很,顧之衡聽了,卻只覺得又是震驚又是憤怒。

吳王府中。顧之衡獨身一人站在正廳之中,下頭是瑟瑟發抖的下屬,和隱隱之中面帶擔憂的何暖涼。

只見顧之衡狠狠一拍桌子,面上的懊惱和憤怒之色怎麼也遮掩不住:“憑什麼?莫非是大哥給楚國許了什麼好處,為何楚國眼下又會同意議和,還要指名道姓的要求大哥前去楚國?”

對於此事,何暖涼也是頗為疑惑不解:“他眼下不過是一個被廢的太子,關入宗人府之中,原本是沒有什麼出頭日子的。為何楚王會指名點姓的要他親自前去?”

兩人面面相覷,苦苦思索了許久,也沒尋出來一個合理的解釋。顧之衡無奈之下,看到前來稟報訊息的探子還站在原地,便說道:“你且先下去吧。”

探子依言退下之後,顧之衡這才轉過頭來,看著何暖涼的方向,頗有幾分憂慮的問道:“暖涼,眼下該如何是好?若是大哥入了楚國之後,歸國得到了父皇的信任,父皇可會將大哥復立為太子?”

“屆時,本王距離太子之位,豈不是又遠了一步?”顧之衡有些不甘心的說道。眼見著離太子之位只有咫尺之遙,沒想到這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因為此事又要離自己遠去。

為了這太子之位,顧之衡付出了無數努力,自然不想要讓這難得的機會灰飛煙滅。這般想著,顧之衡面上的不甘心之色,是越發濃重。

何暖涼對於此時,也顯然是沒什麼辦法。畢竟讓沈霍前去楚國的命令,是楚令深親自下達,皇上又擬了聖旨,如何也是無力迴天了。

——即便這樣何暖涼也不願看顧之衡如此難受的模樣,不由得安慰道:“殿下不必焦急。事情如何發展,還未可知。您在大周也積攢了不少勢力,對上大皇子,未必就沒有勝算。”

何暖涼略頓了頓,這才接著說道:“眼下咱們最應當做的事情,還是靜觀其變。到時候根據事情的發展變化,再決定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被何暖涼這麼說著,顧之衡心中的怒意和不甘心,也奇蹟般的消散了不少。他深深嘆了一口氣,露出有些無奈的神色:“眼下也只有這麼一個辦法了。只希望,事情能按照本王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流了過去,並不因為眾人或期待或興奮或不甘心的態度,而停止它的腳步。很快,就到了沈霍即將去往楚國的日子。

算上先前的議和之旅,這已經算得上是大周第三次派人前往楚國議和了。經歷了前兩次失敗的經歷,皇上對於此次議和,不僅沒什麼欣喜,反而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擔憂。

“此次前往楚國,無論如何,皇兒都要壓抑住自己的脾氣,萬萬不能再同楚王起什麼爭端。”站在城門口的位置,皇上身後是眾臣相送。而皇上則擔憂看向沈霍,低聲囑託道。

“放心吧。”沈霍對著皇上點了點頭,“經過在宗人府的這些日子,兒臣已經學會了壓抑自己的脾氣,還請父皇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