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南,原王恭廠舊址。

鄭海珠與盧象升、黃宗羲下了轎子。

鄭海珠抬眼四望,頗有些吃驚。

王恭廠的大片四合院,灰白的牆體都被粉刷成與寺廟一樣的黃色,屋宇周遭,也呈現出花木扶疏的景象。

竟是成了一處頗有禪意雅趣的食廬。

少年黃宗羲也好奇地打量,一面與鄭海珠道:“姑姑,父親說,這裡原是給朝廷打造盔甲兵戈和配伍火藥的地方?”

鄭海珠點頭,指著右前方隱隱探出簷角的建築:“對,那邊就是火藥場院,大半年前,我和馬將軍,差點被炸死在那裡。”

“爹爹……”黃宗羲忽地喚道。

黃尊素從院內踱步出來,迎著鄭海珠訝異的目光,解釋道:“是不是都認不出這個地方了?火藥庫成了素食齋,乃何公的主意。朝廷將王恭廠遷到城外後,何公就說動了工部尚書,把這十幾進大小院子,改了用途,有大堂有雅間,專做香客們的生意。”

鄭海珠莞爾。

原來是成了工部的“三產”了。

這個何士晉果然史載不虛,搞錢的意願很強烈。

此際正值午未之交,暖陽融融,從附近承恩寺等禪院佛堂完成了進香許願的人群,紛紛往素齋湧來,其間不乏衣著談吐一看就是士林中人的男子們。

黃尊素卻毫無避諱之意,大大方方地在前頭引路,將鄭海珠等人往林木蓊鬱的雅閣帶去。

少年黃宗羲臉上掛著淡淡的歡喜。父親就是值得他的崇拜,同為東林派的朝官,父親並未受那些老古板們的影響,對鄭姑姑有所疏遠。

待進到雅廬的二樓包間,開始旁觀幾位成年人的言語往來後,黃宗羲的崇拜,擴充套件到了上座那位“何公”身上。

今歲進入不惑之年的工部營繕司郎中何士晉,和父親黃尊素一樣,對鄭姑姑禮敬有加。

而鄭海珠的心中,隨著賓主談話的深入,最後一絲忐忑戒備,也消散了。

何士晉只短暫地與鄭、盧二人寒暄了幾句,既不提鄭海珠近日領受的東林派攻訐,更不與盧象升大敘同鄉之誼,而是很快切入正題——談錢。

全然一副惜時如金、只講乾貨的作派。

與黃尊素談及的松江開關情形相比,鄭海珠給何士晉的滂沱資訊量,似乎更對他的胃口一些。

因為,這個時空的松江府,雖然改變歷史程序地開關了,畢竟尚在大明絕對主權治下,和福建月港一樣,相對比較容易管理。而鄭海珠向何士晉輸出的,是南邊廣東澳門與北邊明蒙國境的商貿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