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永和公主跟秦昭走遠,太后長嘆一聲:“這些年永和受了不少委屈。”

所有人以為她不喜永和公主,其實是她不知該如何面對永和。今日若非秦昭作和事佬,她跟永和也不可能在一張餐桌上用膳。

“永和公主是個懂事的,雖然深居簡出,卻慧智蘭心。這一次倒是秦良娣出了不少力,解開了娘娘跟永和公主的心結。”李嬤嬤心中暗自感嘆。

也就秦良娣敢做這種事,平時大家都道永和公主是太后娘娘不能提的禁忌,都不敢提起永和公主,誰還敢膽大包天把永和公主送到太后娘娘跟前?

“昭丫頭不只膽大,也很心細。”太后在李嬤嬤的攙扶下進了室內。

她在梳妝盒中拿出一張沾了血的錦帕,這是婉妃生前用過的錦帕,上面有兩個血字——太后。

正是這兩個字,皇帝當時便認定了她是害死婉妃的兇手。

但在婉妃出事那天,她沒見過婉妃。雖然平時她不喜婉妃,卻也只是在見到婉妃的時候刁難一回,她還不至於對剛生下孩子的妃嬪下毒手。

奈何證據擺在跟前,而皇帝相信了這個證據,跟她離了心。

也就是近幾年,皇帝對她的怨才慢慢放下來。

外人都道她寵著吳貴妃,其實是因為皇帝寵著吳貴妃,她才愛屋及烏,不想再造成像婉妃那樣的悲劇。

“娘娘,過去的事就別想了,都過去了。”李嬤嬤知道太后又想了那段不愉快的往事。

太后這樣的尊貴人物,最後卻被人嫁禍,叫太后娘娘如何甘心?

偏偏此事過去多年,娘娘留下來的物證,也就只有這方錦帕。這麼多年,這件案子只怕難以查出真相。

太后娘娘蒙受不白之冤多年,想必也難以查出真兇,更沒辦法還太后娘娘一個清白。

“哀家不甘心真兇逍遙法外,但事隔多年,這件事只怕是找不到真相了。”太后輕嘆一聲:“哀家老了,今日見到永和,方才發現這個事實。”

婉妃死的時候,永和才剛滿月,偏就在永和滿月的那一天,婉妃突然暴斃。這件事震驚了整個後宮,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有多寵著婉妃,偏就挑在永和滿月的這一天,婉妃被人殺了。

因為證據指向她,皇帝終還是顧及了他們的母子情分,把這件事壓了下來。

就連永和也不知道她就是害死婉妃的疑兇,正因為如此,她才不想看到那個孩子。

“娘娘哪裡老了?往後多多讓秦良娣過來陪娘娘聊會天,秦良娣慣會討娘娘歡心。”李嬤嬤怕太后胡思亂想,順勢轉移話題。

“那丫頭一張嘴會哄人。”太后知道李嬤嬤的意思,順著話頭說起了秦昭:“若昭丫頭能為阿策生下一兒半女,便是大齊的功臣。”

李嬤嬤一聽這話就笑了:“娘娘看秦良娣那沒心沒肺的樣子,連爭寵都學不會,更何況是養孩子?”

“她若不會養,哀家可以幫忙帶……”

太后這話讓李嬤嬤失笑,她大概也知道娘娘有多想抱曾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