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3D列印輔助手術(第1/4頁)
章節報錯
“你們再仔細想想,我真的覺得這個方法有可能完成!”
普外醫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對李惜陽的想法十分認可。
眾人沉默。
實際上在李惜陽說出看法的時候,大家心裡也都各自推演過。
實話說,的確可行。
但畢竟只是理論上的,這從沒人實操過,對於很多醫生來說都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這也就是每一例新術式的出現,為什麼總能引起轟動。
“好吧,就算你說的這個方案可行,可是頭骨分離手術的難度也非常大,不是一般人可以駕馭的。”
頭部連體嬰兒分離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大手術,整個仁和誰敢說有絕對的把握?
萬一出了事,算誰的?
這時李惜陽開口,“如果可以說服家屬的話,手術可以我來做。”
“你?”
黃成孫華等人都是一臉不相信。
就是一直看好李惜陽的許夢華主任,也是小心確認道,“小李啊,這可不是小手術,你真的有把握?”
李惜陽沒直接回答,而是說道,“許主任,我建議先進行3d列印模型模擬手術。”
3d列印麼…
許夢華點了點頭,“好!”
實際上,帝都的醫院從五年前開始試水3d列印技術,這一新技術已令骨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等專科的患者受惠。
仁和也在那時候就引進3d列印裝置,五年間,已為十多例複雜心臟病患者開展3d列印手術。
普通人可能會疑惑,心臟怎樣列印?
又如何幫助醫生們做手術?
李惜陽翻過仁和的歷史資料,他們第一次使用3d列印技術輔助手術,是在兩年前。
9歲男孩超超是先天性心臟病患兒,3個月大時就接受了矯治術,隨著身高、體重的增長,他的心臟問題再次出現,經常胸痛、無法活動。
醫生髮現,孩子心臟內部結構複雜,還出現左室流出道狹窄、肺動脈瓣及瓣下流出道狹窄、主動脈瓣輕度反流等多個問題,手術難度很大。
&nri等影像學檢查,透過軟體精細建模,再匯入印表機系統,最終列印出1:1的心臟模型。
“模型還原了孩子心臟內部的精細結構,猶如‘實景地圖’。
哪些部位有畸形、能不能下刀?
從哪下刀切口最小、恢復最快?
哪個地方有窟窿、需要多大補片?
模擬場景下,全部都一目瞭然。
總之,在對模型進行反覆研究後,專家組將術中可能面臨的複雜過程大大簡化和標準化,制定出手術方案。
眼下的要實現從未有過的新術式,用3d列印技術先實行模擬,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隨後會議結束,3d列印交給心胸外科去做,李惜陽則跟著許夢華去到了嬰兒病房。
剛到門前,就看了先前那對夫妻。
兩人著急道,“許主任,有結果了嗎?”
女人神情慌張,害怕聽到壞訊息。
男人眼眶通紅,他也很難受,但同時也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許主任,你就和我們說實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