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代約(求月票,求推薦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午時分,宋援朝騎著車從琉璃廠出來,在他的車後座上綁著個木箱子,木箱子裡裝著的事剛買的幾幅畫。
這些日子,宋援朝自第一次去過那家店後,隔三差五地就往那邊跑,少則四五副,多則十來副,每次來都不落空。
一來二去時間長了,宋援朝和二樓的那位老師傅也熟了,這位已年近六十的蔣師傅是店裡最年長的,也是資格最老的店員。
早在解放前,蔣師傅就在這工作了,那時候這家店還是私人的,蔣師傅是店裡的小夥計,跟著店裡大師傅學表畫的手藝。
後來公私合營,蔣師傅從小夥計成了店裡的正式員工,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蔣師傅的表畫手藝在琉璃廠一片是出了名的,這也是他會在二樓的緣故。而且他的資格老,現在店裡的經理當初還是蔣師傅的徒弟,所以說蔣師傅在這家店能當半個家。
宋援朝自來過一次後,接下來的日子裡三天兩頭有時間就往這跑,每次來都不落空,時間長了蔣師傅對宋援朝這個經常來買畫的年輕人倒也起了幾分興趣,他覺得這年輕人雖然不懂畫,卻是一個愛畫的人,要不然怎麼會每次來一買就是這麼多呢?
見了次數多了,蔣師傅漸漸也和宋援朝熟了起來,有時候會在宋援朝看畫時在一旁指點幾句。雖然蔣師傅指點宋援朝的只是些尋常的知識,但這樣的指點卻讓宋援朝受益匪淺。
騎著車回到四合院,宋援朝徑直把車推進了院子,解開後座綁著的繩子把木箱搬了下來。
抗著木箱來到東廂房,現在東廂房是宋援朝專門用來放這些畫的地方。他把東廂房原本的傢俱全移到了西廂房,從而裡整理出了一大片區域,專門存著一個個木箱,而這些木箱裡裝著的就是他從琉璃廠買來的畫。
堆木箱的地方宋援朝找人做了幾個架子,木箱就擱在這些架子中下面懸空。架子下面,宋援朝放了些生石灰塊,生石灰裝在一個個布袋子裡,除此之還有樟腦丸之類的東西。
國畫的儲存要求條件很高,通俗來說要求避光、去塵、防潮和密封。
在後世,國畫一般是儲存在專門的恆溫室裡,條件再好的直接放進銀行的保險庫中。可現在根本就沒這個條件,所以退而求次,宋援朝只能這麼做。
這種辦法還是蔣師傅教給宋援朝的,作為民間儲存最為合適的安置方法。只是宋援朝用的箱子稍差了些,按理說考究些應該用江陽漆皮箱,再差些的用樟木箱,可宋援朝一時間找不到這些容器,只能使用現在的松木箱。
可就算這樣基本也足夠了,畢竟他的這些畫不是什麼古畫,都是近代作家的作品相對容易儲存。當然了,宋援朝打算過些時候去其他地方逛逛,弄些好的容器過來,因為在他的眼裡,這些不為外人重視的畫可不僅僅只是畫那麼簡單。
把箱子在早就準備好的空位放好,宋援朝看了一眼掛在一旁的溼度計,這個玩意是宋援朝特意去商店買來的,雖說這種老式溼度計精確度不太高,但對於他現在而言已經足夠了。
折騰完,心滿意足地看著這一個個擺放整齊的大木箱子,宋援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個多月下來,宋援朝前前後後從琉璃廠購入了近代畫家作品共計七十三幅,其中張大千的作品就有六幅,徐悲鴻的四幅,魯若、陸儼少、張伯駒等人的作品數十副,基本把那家店裡的精打盡。
這些畫中價格最高的自然是徐悲鴻先生的作品,四幅畫花了宋援朝足足1260元,其次就是張大千的畫,六幅作品共計980元,兩者加起來花了2240元。
此外,其他近代畫家作品貴則在20—30元,一般在15元上下,但由於數量諸多,六十三幅畫共花了1070元,這樣下來總計購畫的支出達到了3310元。
再加上這些箱子和架子的支出,宋援朝的投入在3500元左右。買下這套四合院宋援朝花了8200元,這樣一來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宋援朝手上的錢轉眼就沒了一萬二,資產大幅度縮水。
《仙木奇緣》
宋援朝算了下手上剩餘的錢,大致還有一萬五左右的資金。可這些錢聽起來不少,可對於他來說卻遠遠不夠,因為接下來他還要繼續花錢,不僅是買畫,同時房牙子嶽老二那邊還在幫他留意合適的四合院,他準備再次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