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滬海本來宋援朝是想帶羅陽好好玩幾天,可手上的事實在是太多要等空下來得幾天後才行,虧得李曉芸毛遂自薦,放假的她回來也沒什麼事,主動提議由她帶羅陽轉轉。

對於這個羅陽當然是舉雙手贊同,而李大琪那邊也許是宋援朝的那番話也沒提出反對。

回來的第一天大家一起吃了個晚飯,吃飯的地方沒在家裡,大熱天的燒菜也是個辛苦活,所以就把地方放在了離弄堂不遠的一傢俬人飯店。

相比去年,現在滬海的私人飯店是越來越多,大多數都是本幫菜和淮揚菜,張建國幫忙定的這家飯店兩者兼顧,主廚是曾經國營飯店退下來的大師傅,燒的一手好菜。

這頓飯吃的羅陽連連點頭,雖然滬海的菜系偏甜口,作為北方人的羅陽不太習慣,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有幾道菜做的非常好,就算是燕京的那些老字號飯店都不遑多讓。

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李曉芸和羅陽出去逛了,宋援朝開車那輛滬海牌轎車往姑蘇方向而去。

回來之前他已經和張建國打過電話,託張建國幫他買好了掃墓用的祭品,昨天晚上他把東西搬進了汽車後備箱,一早就開著車去掃墓。

有車就是方便許多,如果沒車的話宋援朝去掃墓得坐火車再轉汽車,來回要花費一天半的時間。這一次他開車過去,雖然滬海到姑蘇還沒有高速公路,不過走國道也是很方便的,再加上現在道路的車輛並不多,交通很是暢通,能夠節約不少時間。

早上六點多出發的,到了姑蘇墓地是上午十點出頭,一路上花了四個小時的時間。

到了墓地,宋援朝從後備箱裡取出祭品順著小道往山上走,走了片刻後來到父母的墓前。

正要把祭品放下時,宋援朝的目光在墓前掃過頓時一愣,因為他看見墓前居然有祭掃的痕跡,同時還有一束已經乾枯了的菊花擺在那邊。

清明的時候李大琪替自己來掃過墓,可現在離清明已經好幾個月了,雖然現在的墓地管理還不像後世那麼完善,可幾個月下來墓地管理處這邊也應該早就把痕跡打掃乾淨了,怎麼會遺留祭掃的痕跡呢?

而且從那束乾枯了的菊花來看,這束菊花分明不可能是清明時候擺在這裡的,雖然已經乾枯了,可整體樣子還是完好,看樣子充其量也就是最多一週左右的時間。

“奇怪了,會是誰呢?”宋援朝有些納悶,難道是他家的幾個親戚過來掃墓的?

這個念頭剛起就被宋援朝給否決了,宋家早就沒什麼親戚了,母親王素芬那邊倒是有親戚,宋援朝的阿姨、舅舅都在,可自宋光增夫妻出了變故後就和他們斷絕了來往,當年王素芬去世的時候這些親戚還打著自己房子的主意,如果不是張家阿孃出手說不定早就把宋家的房子都給佔走了。

自從那時候宋援朝就再也沒和他們來往過,就當是沒有這些親戚。前世的時候也是如此,宋援朝回到滬海後幾十年裡從不和他們來往,甚至連他們長什麼樣子都早已經忘了。

可不是他們的話又會是誰呢?宋援朝疑惑不解,想了想他搖搖頭,蹲下身子把墓地好好清理了一番,重新擺上祭品和鮮花。

倒滿酒,上了香,再點起一支菸放在宋光增的墓碑前,宋援朝燒起了紙錢,邊燒著邊和父母說著心裡話。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林燕外父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了,而且有些話宋援朝不能和林燕說,但和父母卻沒這個顧慮。

宋援朝把這一年來的生活和經歷說給了父母聽,同時講述著他對父母的思念,說著說著,淚水情不自禁地滑落,看著墓碑上刻著父母的名字,宋援朝多想父母依舊在世啊!聽聽父母喊自己名字,握著二老的手,看見他們親切的笑容……。

子欲養而親不在,人生的悲哀莫過於此。

在墓地宋援朝一直呆到下午兩點,連午飯都沒吃,這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開著車離開墓地後,宋援朝這才感覺到肚裡的飢餓,他想了想沒有沿著國道往回開,而是直接從右邊的路往最近的鎮子上駛去,墓地四周的地理情況宋援朝很是瞭解,他知道離墓地大約七八公里的地方有個湖邊小鎮,準備去那邊找個麵館吃碗麵再走。

姑蘇的面是很有名的,大多數滬海人最愛的就是蘇式面。

開著車沿著道路很容易就找到了小鎮,現在雖然不是飯點,可那邊的幾個私人面館還開著,隨便找了一家停好車宋援朝下車進去點了一碗麵,等面上來後唏哩呼嚕開吃,幾分鐘後一大碗麵全下了肚子,就連麵湯都給他喝了一乾二淨,肚子裡有了東西,宋援朝感覺舒服多了。

吃完麵,宋援朝點起一支菸抽著,順便和開店的老闆聊著天。

也許是因為宋援朝開了一輛滬海牌轎車,老闆在宋援朝面前顯得有些拘束,或許在老闆眼裡宋援朝是哪裡來的領導,又或者是幫領導開小車的司機,對於這樣的人,有些話還是儘量少說更為妥當。

看出了老闆的顧慮,宋援朝笑笑也不多說什麼,一支菸抽完後宋援朝起身走到車邊拿鑰匙開門,可剛把車門拉開還沒等宋援朝坐進去呢,猛然就聽到身後砰的一聲巨響,宋援朝回頭一看頓時呆住了。

在他身後大約一百多米距離的地方有個彎道,一輛212吉普車不知道怎麼回事翻在路邊,整輛車車頭癟進去好大一塊,車身呈九十度側翻著,一片飄起的塵煙中,兩個高高掛起的車輪子還在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