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舊事提(第1/2頁)
章節報錯
帝辛跟他元配王后的故事很長,一時半會兒說不完,他乾脆以入夢的形式呈現給了姜雅——
帝辛元配王后姓姜、名文英,是東伯侯姜恆楚的小女兒。
侯爺與侯夫人感情甚篤,兩人成親的第二年,姜夫人誕下長子姜文煥。又三年,才得了小女兒姜文英。
姜文英打小就是個淘氣的主兒。東伯侯府中有棵百年梧桐樹,樹上常年都有鳥扎窩孵崽兒,但自從姜文英學會爬樹掏鳥蛋,那老梧桐上再沒有一個囫圇鳥窩。
這把姜恆楚愁得不行。
他貴為八百諸侯之首,深知居高位者有多麼艱辛,所以他對姜文煥與姜文英的期待,也不過是希望他們一生平安順遂罷了。
思來想去,姜恆楚把教書先生請到了家裡來為小女兒授課。
他覺得讀書才能明理、才能少受矇騙。視野開闊了,哪怕日後嫁為人婦,也不會只囿於一方院牆。
可偏偏,就在他外出征戰時,姜文煥與姜文英在自家的圍場裡救了一位改變他們一家命運的少年。
那少年就是子受。
彼時,子受還未即位。他的父親帝乙為歷練他,讓他帶領精銳破敵。不料敵人使詐,子受雖退了敵兵,卻也被小人傷得慘重。
他渾身是血,一雙眼睛也幾近失明,只能氣息奄奄地伏在馬背上。馬馱著他進了東伯侯的私人圍場,被正在玩鬧的姜氏兄妹救下。
在未辨明救他之人是敵是友之前,子受一直不肯開口,這讓姜氏兄妹一度懷疑自己救了一個啞巴。
直到東伯侯破敵歸家,看見在他府上養傷的少年,急忙跪地行禮。姜氏兄妹這才知道他們救下的啞巴少年竟然是當今太子!
被姜家人精心養護了半個月的小太子,傷已好了大半。他扶起了跪地伏拜的東伯侯一家,還作揖行禮謝了姜氏兄妹的救命之恩。
姜恆楚本心並不希望姜文煥與姜文英與太子沾上什麼關係,但這三人志趣相投,頗有些相見恨晚的意思。姜恆楚不好明確說什麼,只能私下裡多多囑咐這兄妹二人不要僭越。
太子駕臨東伯侯府,是闔府上下的榮幸。縱然姜恆楚再不願意,也沒有趕人的道理。更何況,太子身受重傷,姜恆楚作為臣子,焉能棄之不顧?
所以,太子在東伯侯府前前後後住了一月有餘,直到那一雙受傷的眼睛能視物,姜恆楚才提出了由他護送子受回帝都朝歌的事宜。
一個月的朝夕相伴,讓姜氏兄妹與太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臨行前,太子將自己的隨身玉佩贈予了姜文英。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彼時,姜文英還未到及笄之年,她不懂太子的贈玉的含義,只知道太子哥哥與她聊得十分投契。
但姜恆楚不傻。他想將玉佩還回去,日日照料著這三個孩子的姜夫人勸他,“兒女自有兒女的緣法,焉知英英對太子就沒有情誼?”
看著夫人嘴角的笑意,姜恆楚把到嘴邊兒的話嚥了下去。
又三年,姜文英及笄,姜文煥也到了娶親的年紀。姜恆楚給他定下了的是東魯第一名士丁榮康的長女。
姜恆楚禮賢下士,對丁榮康有知遇之恩。丁家姑娘與姜文煥青梅竹馬,二人喜結連理,成為東魯一段佳話。
東伯侯家的小侯爺大婚,這在當時是一樁大事,就連商王也派人前來送賀禮。而帝乙派遣的也不是別人,正是他最得意的兒子子受。
那也是子受第二次見姜文英。
縱然三載不見,但是在人群中,子受還是一眼就瞧見了姜文英。
十五歲的姜文英,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一身胭脂色衣裙勾著金線,頗有些絢爛晚霞的意思,鬢邊別的那一朵海棠,與三年前一樣,端莊又不失可愛。
到底是長大了,行為舉止也愈發規矩了,再不是當年那個上樹掏鳥蛋、下河撈魚蝦的小丫頭了。
太子親臨恭賀,這對於東伯侯府來說是無上風光。子受的身份地位擺在那兒,一場婚宴下來,不斷有人前來給他敬酒。直到宴席將散,他才有機會溜出大堂,去見一見他心心念念三年的姑娘。
子受找到姜文英的時候,她正拿了糕餅、飯菜給新娘子吃。
丫鬟替她守著新房的門,看見太子來訪,剛要敲門稟報,子受揮手製止了。
他就站在門外,屋裡傳來姜文英的聲音。
“嫂嫂你多吃些,不夠我再去拿!”
新娘子扯住了姜文英的袖子,“儘夠啦!方才文煥也送來了些,你若沒吃飽,就再一起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