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其他人來說,李塵此刻所經歷的顯然要平靜許多,他在秘境之中以龍舟的陣法為準,再加上劍牢的相互印證,他在見到空間通道的種種恐怖之後,深知自己此刻仍算不上頂峰,再加上龍舟陣法彌補的過程中,的確發現了許多自己本身無法察覺的缺陷,因此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幾乎是在以自己本身和另一個靈魂之間的對話,其中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本身的境界或神通更進一步。

在修行和實力的區別上,李塵曾經做過許多假設,在見過越來越多的人以後才發現這樣一件事,修行和同境界之中的戰鬥,其實是兩件事。

修行的天賦最多以自身的修行境界為準,實力的天賦則以神通和秘術的參悟和施展為準,這其中涉及的又實在太多。

每當想到這個時候,李塵都不得不開始對那個已經死去的大長老生出感激之情,這種感激更像一種慶幸,只因如果沒有他曾經經歷的那麼多苦難,現在一定不能有這樣的天賦。

只不過他現在的所謂感激,多是給自己本身的,苦難這件事情本身,像極了一棵樹在生長的時候,日日風吹雨打,所以樹木總是想要完成紮根深處,等到時間久了,無論什麼樣的狂風都無法影響到他,所以這個時候,究竟應該感激狂風還是感激自己?

李塵曾經一直在感激這個世界在名義上的真誠,時間久了以後才發現,真誠這件事分得實在太過於精細,以至於這種精細恰似如柏若門的體法,有些人先修皮,有些人先修骨,就連修行的脈絡都各有不同。

就是因為這種複雜,許多人最後甚至摒棄了相信,說世上從不存在所謂的真誠和情誼,其實最後的原因,都不過是不曾進行精細化的分辨和相信。

李塵也恰是因為經歷了太多次的反覆,最後才忽然在某一天告訴自己,無所謂此時此刻的傷害吧,世上既然有因果,一切舉止,順勢而為罷了。

至於他自己本身的做法,未必和這些貼合,但,至少自己心下舒服許多了。

因此,李塵也常常自我嘲諷,說活了這麼久,唯一學會的,竟然是心裡明鏡似的自欺欺人。

因此,當他面對腳下這個世界究竟是不是夢境這個謎底的時候,雖有疑惑,但並不似其他人那樣一定要追根究底,當書生說出自身的部分過往,最後提出要求的時候,李塵只略一思慮就同意下來。

他知道書生一定有所隱瞞,但這件事無論從哪個方向去看,都無法構成讓這個世界有太多動盪的動機,這種動盪,當然是指生靈塗炭。

他相信的是,一個在決定自己前往一處地界兒,因為擔心傳承的斷絕,所以一定要將畢生所學毫不吝嗇地留下,似這樣的人,就算真的有些私心,又能壞到什麼程度呢?

這其中的道理,就像他會將傳承交給王庭這件事,不僅是相信王庭的實力能夠帶著傳承走下去,還因為他雖和王庭是兩個陣營,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正因為是敵手,所以更加了解,明白如王庭這樣驕傲的人,絕不屑於斷絕傳承,而且他們之間惺惺相惜、

所以,李塵在龍舟這件事情上沒有絲毫私心,龍舟陣法和劍牢的共同進境,倒是意外之喜、

他一直自認為還算是瞭解自己,但是在許多時候,許多方面,他的確不如身邊人清楚,恰似他對於自己本身的天賦。

許多年來,他一直都說自己天賦並不算好,許多時候只是運氣好罷了,但紅雪等人對他的信心十足,所以他們才能在王庭面前說出,等到李塵出關,無論什麼樣的局面,都一定能夠有所轉機。

再加上王庭在自願散去真靈之前,從某種程度上,他一直都在將李塵當做這個世界最後的機會,只是他並不相信自己本身能夠給這個世界帶來任何希望,也不認為自己能夠堅持

幾十年的時間。

這其實也是對李塵的一種信任。

只有李塵自己一直沒有想過這件事,這是因為他的目光從未落在自己本身,當年在落羽原的時候,他面對此生最大的危局,還有那些看似無法戰勝的前輩和敵人,他說自己想要和這個世界談談,在那個時候,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在那麼長的時間裡,在那麼多的言語裡,他從未提起過自己本身,一直在說這個世界,說這個世上的種種命運。

只有那一刻,小七忽然落淚,他說:殿下生來從未做過壞事,無論什麼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是別人,為什麼最後會是這樣?

那一刻,只有月霜回應了一聲,「正因為他生來就是這樣,所以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這樣。」

直到現在,李塵仍舊是這樣,所以這麼多年來,他的日子總是要比別人難過一些。

這種難過,自然不是說他在世上就真的已經到了最艱難的地步,只是,因為性格使然,所以無論換做任何一個人站在他現在的位置和情況,日子至少要比他現在過的痛快一些。

這種痛快,是能夠以自己本身掌握的所有資源,為自己本身獲取更多,無論是為了享受還是為了快樂,無論是身體還是心情,

但,李塵似乎從來沒有這麼想過,他永遠都在路上,時刻都想著是否能夠更進一步,時刻想著如今自己背後還有多少人會因為自己本身的變化而變化。

他和王庭在這方面有些相似,但又有截然的不同,王庭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承擔起這些,並且覺得自己一定能夠做到,所以一直把自己逼得很緊張,以至於當他發現自己距離那個最終的目標越來越遠,以至於可能一生都無法追尋,所以最後才會崩潰。

李塵不一樣,他從未想過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從未想過距離有多遠,他永遠都只是因為看到目標,所以就要去做。

他從生來就被所有人告知,說你以後一定要成為天下共主,那個時候他還不能修行,但他從未去想這件事的可能性,只是一直告訴自己,那就是目標。

所以,那一日他親眼目睹了大長老在鬼蜮中精心策劃的死去,哪怕極度痛苦,仍舊要在這位長輩面前說:我曾經既然說過要做到那件事,那麼就一定不會食言。

這不是因為自負,他只是在告訴那個當時看似死在面前的老人:哪怕我死去,我也一定還在這條路上,絕不會因為困難或者痛苦而回頭。

龍舟的進度現在已經到了最後一步,李塵確信自己想要完善它萬無一失,但他忽然在想另一件事,恰似自己劍牢在經歷無數陣法的完成後,還能夠透過壓縮完成在某一刻的威力迸發,那麼龍舟為什麼不能做到?

構建龍舟的過程中,李塵一直在想,這個物件兒未必只是為了防禦那些隨時可能出現的攻擊,例如當那些通道之外的異獸出現,恰似書生所說的種種情況,如果龍舟之內的劍陣能夠如真靈一樣自行出手,這豈不是極好的事情。

只是,無論他有多少想法,總要一步步完成,畢竟,整整一百年的時間,按照現在的情況,無論怎麼看都是足夠的。

在這期間,李塵從未想過外界在這段時間會怎麼樣,這又是他能夠走這麼多年,且日日有精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