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少年的聖朝 第二十四章 考試,放榜
章節報錯
留在寒山書院的學子都是真心求學的,是某些人許以重賞也沒有離開的子弟,他們日日夜夜廢寢忘食,不小心摔倒的時候寧願讓自己的身體先落地,也一定護著懷裡的書本,絕不肯讓書上蒙塵。
李塵瞧這一幕竟然也生出一種叫做欣慰的情緒。
“如果有人暗地裡加害他們又該怎麼辦?”小七憂心忡忡。
李塵搖頭道:“寒山書院在他們眼裡最多像一個礙眼的刺兒,卻還不至於讓他們冒著得罪我的風險去做這樣的蠢事。”
今年京都的春天極短,微風剛給城裡的百姓度了三分愜意,太陽就拉近了和地面兒的距離,喝了河面兒的三分高度,又早起了一個時辰亮堂了城裡的犄角,晚歸了一個時辰讓鳥雀多得點兒空子去林子裡轉悠。
隨著天兒的炙熱,三年一度的科舉盛會到了,各處的學子齊聚京都,護城河外的每一條船舫都是人滿為患的熱鬧,距各處考點兒最近的酒樓都掛了滿客的牌子,有錢的居高樓花房,沒錢的榻枯草馬廄,有人想借著這一次科舉一飛沖天,有人拿了鄉鎮湊來的盤纏乍見京城繁華迷了眼,做了一響貪歡,有人把這場科舉當了名利酒局,問了各自的家世稱兄道弟,一副百態眾生相,說的就是聖朝京都趕考圖。
寒山書院的門生今天齊齊奢侈了一把,李塵安排了單獨的馬車將每一個人送去各自考場,這幾天的吃食也都是歷來最好。
眼瞧著關缶的背影,李塵遠遠地高喊了一聲,“盡力而為!”
關缶頓步,回身扯了扯長衫,對李塵深躬一禮,轉身再投入考生的人流裡,很快不見了身影。
兩天後,大考的所有科目結束,這些科目分為主輔,真正佔比最高的,是對當下聖朝局勢的看法,民間對這一科目也有一篇文章定天下的說法。
幾個年輕人聊起自己的答卷,都認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符合聖朝當下推行,只有關缶站在一旁沒有參與。
李塵走過來笑問道:“怎麼不和同窗一起聊聊?”
關缶回答道:“只因為我的想法太過平庸,各位同窗的想法精妙,我一時聽得入神,就想著多幾下一些。”
李塵笑著悄聲誇讚,“願意海納百川,本身也是極好的為官之道。”
關缶笑著說是。
三天後,終於到了放榜的日子。
李塵端坐書房,靜等結果。
小七瞧著自家殿下,看著他將手裡的印章翻來翻去,一個眨眼的時間就是三個翻轉,心裡暗笑,以往殿下總是一副老成的模樣,又或者好像對這世上的大多事情都無所謂,今天總算是瞧出來他的緊張。
他這樣想著,心裡卻又暗歎:當初孤星入命的批文讓殿下十分在意,這麼多年以來都沒什麼朋友,只敢在府上留幾個玩兒伴似的殺手。外人只是以為殿下性格寡淡,卻不知道他比這世上大多數人都要重情義,這幾個留在寒山書院的學生,雖然相處時日不長,殿下卻真心實意將他們的前途都放在心上了,這是人族廟堂之上難得的情緒。
就在李塵如坐針氈的忐忑裡,院外終於傳來了眾學子的聲音,“殿下!”
“老師!”
一群年輕人興沖沖地跑回來,後面緊跟著報喜的大批人馬:“中了!中了!”
關缶跑得上氣不接下氣,進了屋子還是先對李塵作了一禮,“總算不負老師期望,我中了!”
再抬頭時,年輕人竟然情難自已,已經淚流滿面,寒窗苦讀十幾年,多少日日夜夜不曾睡過一個好覺,母親又為他讀書吃了數不盡的苦,今天總算有了結果。
人生大喜,莫過於此!
在他身後,另一年輕人也跌跌撞撞跑了進來,“殿下!中了!此次科舉,榜上前十,我寒山書院佔了四個名次,關缶高居榜首,為今科狀元!我聖朝千年,只出了關缶這一個寒門狀元!”
後面還有陸陸續續報喜的聲音,一時嘈雜像極了菜市場上的鬧騰,有學生上躥下跳像極了剛摘完桃子的猴兒,但李塵並未制止,笑瞧著這一切。
小七卻有些憂慮,只是又不想掃了自家殿下的興致,一時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口。
放榜半個時辰後。
戶部侍郎崔廣雲和另外幾位世家大姓的官員匆匆進了皇城。
“皇上,此次科舉大為不妥!”
“還請聖上秉公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