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諱言,這篇採訪稿的發表在南粵市的新聞圈子又一次掀起了不小的浪花,一些跟我們《星報》一樣屬於民辦的新興報紙都認為,《星報》的異軍突起實在是新聞擔當的楷模——關注民生,關注社會,關注底層……

就連一些所謂的正規報刊也不得不承認,他們老套的新聞工作方式已經受到了挑戰……

也因此,我的名氣在南粵的新聞圈子裡越來越大了。

這期間,時不時也會有一些負面影響。時不時有人對我們的《星報》提出了意見,甚至有人居然以善意的面孔暗示我們:不可以太過了。

當然,伊總編和方亮副總編也多次跟我交流過,他們提醒我注意分寸,但更多的還是肯定我的成績,並對我的行為表示支援。

適逢春節,近年來每年的春運高峰期來了。

我們報社的同事們也因為不願意湊熱鬧而放棄回家,全都留在報社裡繼續工作。報社也考慮到大家所付出的犧牲,給每個人雙份的工資,並安排了豐盛的年夜聚餐。

我無家可歸,自然是留在報社了。

正月初一,我和趙主任、閆曉光相約在一家餐館聚會,算是過年。

趙主任作為服裝廠的供銷科副科長幹得不錯,和那個歩科長的關係也特別好,兩人的合作很順利,乾得很開心。閆曉光也已經是技術科的課題組長了,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他們每期都買我們的《星報》,對我的工作也比較瞭解,尤其是我連續發表的幾篇有影響的文章,他們都看到,對我也是讚不絕口。

聚會中,閆曉光說:“我初三回去老家梅州,正好避開了高峰期。”

趙主任說:“我決定節後的正月初四回一趟湖南老家。春運期間的鐵路可熱鬧呢,你不想去採訪一下?”

他這麼一說,我倒是忽然來了興趣。

趙主任說:“你如果能去,最好安排出時間,我們還可以同路嘛。”

於是,我再次把採訪的目光投放到了鐵路方面,於是就有了《不堪重負的鐵路》這篇採訪文章。

這還得感謝方亮副總編的支援,他說:“你可以出去三兩天採訪,其餘的工作我替你擔著。”

正月初四的下午,我和趙主任約定從南粵火車站出發,踏上了北上的京廣線。

北上的旅客很少,沿途並無新鮮事發生。

到了長沙站,趙主任下車了,我按照計劃前往武漢。

我看到了長沙站開往南粵的列車旅客爆滿,站臺上秩序混亂。

列車長跟我聊天說:“南下民工潮已經提前到來了,南下的人數之多情況之複雜難以估算,越往北,你就越能看到情況的複雜。”

果然,到了武昌站,我看到了可怕的一幕——

中南大都市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因其在京廣線上所處的中轉站地位,首當其衝地飽受了民工潮之苦。

我走出出站口來到站前廣場,發現這裡的火車站已經不是用一個“亂”字可以形容的了。

廣場內,很多人在廣場上頭抵著頭睡覺,身旁堆積著各式各樣的行李包……

場外,黑壓壓的人群肩抵肩擁擠著,行李包舉過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