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場所&海的描寫(第1/2頁)
章節報錯
【夜色小城】
小城
天黑了。
我卻想悄悄掀開一角夜帷,將那些陌生的門戶窺望。
真的,那裡準藏有詩和夢。
瞧,小巷深深,石板小路彎彎曲曲,兩旁錯錯落落地排列著二、三層高的木樓,房簷探出很寬很寬。
遠遠可以望見那些俯在自家窗上,一面打量下面的行人,一面與鄰居閒聊的人們。
你從下面走過,一抬頭,沒準就正好碰上一張和善的笑臉,既像表示歉意,又似表示歡迎。
木樓下層大都是小雜貨店,鋪面已經關張,三兩個婦女坐著小板凳在木盆裡搓洗衣服。
燈火從那些條板縫間透射過來,一束束投在路面上。
裡面傳出哼小曲的、撥拉算盤珠的、哄娃娃的、老兩口拌嘴的種種聲音,還有小貓要食的叫喚。
一縷淡淡的蚊香味在夏日這清涼的夜空中浮游。
慢慢地走,靜靜地想,你不由會發出微笑,會以懷念的心去回想自己居家過日子時所常有的情景。
它們是那樣瑣碎、細微,但又無一不滲透著動人的溫情。
【山城】
俯瞰全城,整個通什是這樣富於層次和色彩。
在四面高聳的雲山環列下,那高樓大廈從半山腰階梯似地一直逶迤到城中間的南聖河兩岸。
重重疊疊,鱗次櫛比,而南聖河則銀光閃閃,穿城而過,把山城分成兩彎新月形。
河的兩岸林立的大廈,有的已經建成,有的正在動工。
那半山腰的一座高大建築是民族博物館,道道圓形拱門和軒昂的庭宇富於莊嚴挺拔的氣概。
遠遠地在山的盡頭的工人文化宮,在陽光下白得耀眼。
建築群都具有美學的各種特點,或迴廊高柱,或翹簷尖頂,或寬宏開敞,或氣勢崢嶸。
入夜,這燈光閃爍的山城盆地頗似一面碩大的銀盤,盛滿了迷人色彩和斑斕的明珠和寶物。
【雨中小鎮】
我站在房簷下避雨,遠遠望去。
只見小屋接堞的屋瓦和幾條青石板鋪砌的街巷,都叫雨水沖洗得分外明淨。
在錯落的粉牆和街頭巷尾幾株亭亭如蓋的老榕樹的妝點下,真是宛若畫中。
【記憶鄉鎮】
記憶中的小鎮像一幅水墨畫兒,沒有斑斕的色彩,倒是透出一派古樸素雅的韻味。
全鎮沒有一座高樓,全是些青磚黑瓦房兒。
臨街的多是些小鋪面,簷廊下掛著各式招牌。
那些招牌也真有意思,小店掛個笊籬拴塊紅布,皮鋪掛只大烏拉。
最難忘懷的是我家斜對門,有三間低矮的舊瓦房,看上去有些下沉了,山牆也裂出幾道縫子,門面也較寒酸。
惹人眼目的是那串用三塊木牌組成的招牌,木牌鋸成大缸形,小口、大肚、平底,油成了紫紅色。
上面有三個大字:半街香。
【晚霞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