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如風就這麼在家開始自學起來。

到了中旬,地裡麥子已經變得金黃。

下過一場雨後,日頭開始變得火辣起來,不過半日,就將金黃的小麥曬得又幹又脆。

大家開始忙得不可開交。

溫婉的池塘裡,蓮子的存活率的很不錯。

今日水少了,她便去用竹片放水。

這段時間以來,沒有不相關的人打擾,溫婉覺得,生活自在了許多,開始有了明確的節奏。

兜裡的錢,打發楊氏花了一百兩,她現在,渾身上下只搜得出十兩銀子來。

前世的小麥畝產量大概8001000斤,現在的麥種品種並不好,土地肥沃的情況下,畝產也就四五百斤。

但他們的地是第一次種,十分不理想。

看著小麥的出穗情況,跟溫婉先前預計的差不多,畝產200斤左右。

除了她自己的五十畝,還有著七百五十畝地是種了小麥。

按半分收成,一畝十斤,她能分到七千五百斤糧食。

古代糧食都比較貴,按小麥的價格,四文錢一斤,也就能賣個三十兩銀子,如果磨成面,能多賺七八兩,但是跟麻煩。

根據她這半年的消費情況來看,一年掙這麼點錢,有些不夠耗啊。

曾經四五兩銀子夠一家人使一年,可那是建立在特別節約,且家裡有存貨的情況下。

她不會做衣服,光是一家人一年的春裝冬裝夏裝都得花錢。

之前有錢時,她覺得,掙那麼多錢沒什麼用,現在沒錢了,開始體會到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了。

溫婉用二兩銀子,請了二十多人幫忙收割小麥。

八百畝地,熱火朝天,一天就將小麥運到了各家。

村裡人,包括之前最不喜溫婉的劉寶珍,都誇她人美心善,幫了大家的大忙。

小麥運到家裡,脫粒、曬糧,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到了五月初,溫婉將自己的那麼多糧食變了現,將錢揣進自己兜裡,又了了一樁事。

這日,李月月來了慕家。

看到慕如風,也只是望了一眼。

她是來找慕震的。

溫婉正好在院中裡搗鼓花草,抬頭看了一眼,頓時嚇了一跳。

李月月原本就生得嬌小,逃荒時,有些黑,定居後養白了些,整個人看起來也是清純可人。

可今日一見,彷彿跟以往判若兩人。

她原本水靈靈的眼,眼窩凹陷,黑眼圈很重,原本肉嘟嘟的臉,也削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