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身不由己

羅將軍說道:“剛剛你都聽到了嗎?”

羅岱說道:“孩兒聽到了。”

羅將軍說道:“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處理,快去快回。”

羅岱說道:“是。”隨即,羅岱行了一禮,隨即腳步帶風退下。

羅將軍看著杜安看著羅岱走出去的背影,微微一笑,說道:“羅岱這孩子,最得我心,我十成本事,他已經學成了七八成。剩下的就要靠自己悟了。只是可惜了”

杜安自然知道是什麼可惜了。

是因為羅岱的相貌。羅將軍倒是有幾個孩子,但是大多不成器。都被羅將軍趕出了鄴都,回太原老家了。在身邊一直伺候的只有羅岱。

而羅岱,卻是羅將軍當年西征的時候收養的。母親乃是一個漢女,被蒙古人俘虜去。被迫生下一子,等大魏大軍趕到的時候。母親將孩子託付給羅將軍,自己自殺了。

雖然杜安不知道這母親到底是誰,但想來不是書香門第,就是名門貴女。因為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尋常百姓並沒有那麼高的道德羞恥感。甚至是羅將軍的故人。否則也不會讓羅將軍如此厚愛。

只是不管怎麼厚愛,都改變不了羅岱的相貌。在很多人看來,就是色目賤種。不管他有多大的本事,在官場上寸步難行。甚至根本不可能進入官場。

無他,與蒙古人戰鬥的數十年之中。除卻蒙古本部之外,有兩隻軍隊最讓人頭疼。那就是以色目人為主的探馬赤軍,還有以燕趙漢人為主的蒙古漢軍。

後者被打敗之後,投降的居多。甚至蒙古漢軍的代表,張柔的孫子張珪,在也在關中為大魏所有後,舉四川而降。而大多數色目人都是鏖戰到死。

故而,一些投降的蒙古人還能在大魏朝廷上有一席之地,但是色目人是決計沒有的。

杜安對此也不知道該如何開解。只能泛泛的說道:“羅世兄的才華,定然不會被埋沒的。”

羅將軍說道:“他的才華會不會被埋沒。就要看你了。”

“我?”杜安一愣,有些不明白。

羅將軍說道:“其實,你不來找我。我這幾日也要找你。已經有人給我通風。讓我以傷病致仕還鄉。”

杜安說道:“朝廷沒有別的安排?”

羅將軍淡淡一笑,說道:“沒有。”

“這也太過分了。”杜安眉頭一緊說道。

說實話,杜安內心之中能接受羅將軍傷病還鄉,畢竟羅將軍的腿越來越難受,回家靜養,未嘗不可。

按照官場規矩,羅將軍從武宗末年從徵,這麼多年下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當有所撫卹才是,比如升一升虛職。或者其他獎賞,讓他載譽而去,才是正理。

那像如今,幾乎是被硬生生趕走的。

羅將軍不以為意的說道:“這是在清場。”

杜安語氣之中帶著疑惑問道:“清場?清什麼場?”

羅將軍說道:“太子薨逝,而今也快百日了。所有皇子都在盯著這個位置,而今只是沒有輕舉妄動嗎?”

杜安說道:“不是說太子臨終求陛下,陛下已經決定立太孫了?”

羅將軍冷笑一聲說道:“這不是還沒有立嗎?而且即便是已經立了太孫,就不能改了嗎?陛下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雖然有意卻遲遲沒有下詔書。各方面都在蠢蠢欲動。尋常時候,我這個瘸腿的老東西在金吾軍養老,也沒有什麼不行的。但是而今我這個老東西就礙人眼了。”

金吾左右軍,以御街為中線,分別駐守城池。尋常太平時節,說不好聽的,也就是一看大門的。

這也是為什麼羅將軍傷病,卻還能在金吾軍中任職這麼久的原因。

而今卻不一樣了,一旦諸位皇子之中奪嫡,首先要下手的,就是京師周圍的兵權。前文已經說過了,京師軍權的結構。金吾左右軍,可以說是關鍵中的關鍵。

這個時候,羅將軍的病退,就顯得很意味深長了。

杜安正在思忖其中的脈絡,卻聽羅將軍說道:“你也一樣。”

杜安一愣,說道:“這又從何說起?”

羅將軍說道:“京城百萬人,誰家不吃菜,且不說這個生意賺錢不賺錢。單單耳目靈通。就讓人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