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帝沒有跟這一批人繼續說什麼,他站起身,神情冷漠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一甩衣袖直接就走了。

“退朝。”

負責喊話太監喊了一聲後,就去追文宣帝了。

跪在地上的百官,在文宣帝離開後,陸陸續的起身。

其中戶部侍郎丁大人陰森森的道:“李大人,好大威風啊。”

李大人心裡也是很緊張,他面上卻沒有表露出來,一臉正氣道:“食民之祿,忠民之事。丁大人,路走偏了可就不回來了。”

李大人說完這個,也直接走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大人跟丁大人,是同期。

不過一個投入了派系中,步步高昇。

一個在御史臺一去就是二十年,沒有動過。

還是看到了顧大人寫的奏摺後,他心裡才喚醒了,最開始進入官場,他還有一件事情想要辦。

那就是為民謀利。

然而在官場渾渾噩噩二十年,他真正的為民辦事,也是最開始當上御史的時候。

那個時候他是什麼都敢說,可惜在見證了官場的勾結與派系之間的爭鬥後,他就開始退縮了。

現在,他感覺自己又找回了之前的感覺。

走出去,依舊是白雪皚皚。

剛才戶部尚書被拖出去時的痕跡,已經全部消失不見了。

朝廷中的這個事情發酵的很快,被關在詔獄的戶部尚書,在第三天直接就招供了。

而他們背後還牽扯了六皇子,六皇子自己被罰關禁閉一年。

從京城到伊化,一路貪汙的人有一百多個,牽扯小吏在內,就有三百多人。

朝廷這一次的速度很快,該怎麼判,就怎麼判。

除了三位官職大的需要押回來朝廷審判外,其他人早就在流放的路上。

顧領聞,也如同的鐘凝月猜測的那般,直接被下放了。

下放的地方,正是伊化地區。

不過比鍾凝月之前猜想要好的是,顧大人下放過去,並不是什麼明升暗調,而是文宣帝在培養他、

只要顧大人不腦子一熱的做出什麼不可挽回的事情,他之後升官是肯定的。

鍾凝月足不出戶,都能知道最近發生的事情。

畢竟一個貪汙案涉及了幾百人,這種案子在什麼地方,都是討論的焦點。

鍾凝月這幾日見到鍾伯爺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在其中有什麼關聯、

不過現在他們家都沒有事情,估計鍾伯爺並沒有犯這個蠢。

然而鍾凝月不清楚的是,鍾伯爺之所以這樣的驚恐,就是他曾經也想過去參上一腳,拿一點油水。

還好當時因為其他的事情耽擱了,不然鍾家現在也是流放路上的人。

鍾伯爺坐在書房中,臉色鐵青。

“該死的,差一點就著道了。”

今天文宣帝找他談話的時候,他一直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自己被牽扯進去,全家流放。

還好文宣帝只是警告了他一次,讓他以後小心點。

鍾伯爺之前蠢蠢欲動,想要往上爬的心,被這一次打擊的體無完膚。

他現在還想跟已經搭上線的二皇子,也直接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