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的官員,是不許經商的。

再者商賈乃是下九流之道,即便允許經商,官員們也絕不會直接參與商賈。

但不直接經商,官員們當然有旁的辦法。

他們多會委派心腹替他們打理生意,暗中參與到商業活動中。

李佑販鹽,借用蜉遊幫的名義,正是這般操作。

同理,那崔浩利用清平縣令的身份,販賣井鹽,也是走的這個路子。

而趙海,很顯然就是替崔浩打理生意的其中一個心腹。

在後世,趙海這種人,通常被稱作“白手套”。

東主與“白手套”,通常是沒有直接關聯的。

就如李佑,身為皇子販賣海鹽牟利,但中間隔了蜉遊幫一道。

即便不少人都能猜出蜉遊幫是替他李佑打理生意,但沒有切實證據,你依舊拿李佑沒辦法。

而那趙海與崔浩的關係,也是如此。

他二人是單獨的個體,互不牽涉。

趙海涉嫌縱火燒碼頭,這是滔天大罪。

但這事卻怎麼都攀扯不到崔浩頭上。

所以李佑沒有任何理由,去審問那朝廷命官崔浩,憑此追查趙海下落。

李佑細細將其中關鍵解釋清楚,才對滄陽道:“這事你不用再操心了,我自會派人前往清平縣,暗中打探訊息。”

“咱們雖不能直接找崔浩問案,但偷偷盤查跟蹤,或許能查出線索。”

“好吧……”

滄陽顯得很沮喪,她扭扭捏捏站了起來,扶著腰扭著屁股,一顫一巍走了回去。

待她走後,李佑才長長地嘆了口氣。

苦心計劃了那麼久,最終卻叫首犯逃脫,李佑著實有些不甘心。

但事已至此,他也無可奈何。

所幸在與趙海的糾鬥之中,他也做了一些實事。

比如那派去青州的一批民壯,這時已學習了製鹽之法,很快就能提高產鹽量。

而這,又與那趙海、崔浩一干人,有著莫大關聯。

既然捉不住你崔浩主謀放火的證據,那便在鹽市上爭一爭高低。

李佑有把握,將他井鹽的市場,全數爭奪過來,斷了他崔浩的經濟命脈。

這未嘗不是個有力的回擊。

……

第二天一大早,張大鬍子便樂悠悠地到了齊王府。

昨晚捉那鄭老四及其手下,張大鬍子也是立下功勞的。

鄭老四摸黑坐小船而來,碼頭之上的侍衛們是無法探知的,幸虧有張大鬍子和蜉遊幫的人,一路潛藏探查,才查到鄭老四的蹤跡。

待鄭老四上岸之後,張大鬍子便帶了人將他那小船上的人也給擒了住。

忙活了一晚上,總算是揪住了趙海的犯案鐵證,張大鬍子料想,李佑一定是已抓住趙海了。

張大鬍子對趙海,其實並不在意。

他之所以這般上心,主要還是因為那販鹽買賣。

李佑曾答應過他,抓住趙海之後,便要將重心放在販鹽生意上,開始擴充套件商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