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陽和秦理趕到之時,李佑正在問話。

他正面對著幾個兵衛,細細盤問:“這麼說來,那股流言,的確是突然興起的?”

兵衛們想了想,紛紛點頭:“起初雖然擁堵,但百姓們倒都老老實實排隊疏散。卻不知何時,人群中突然就冒出抱怨,將這擁堵狀況和咱們的擴建工程攀扯到了一起。”

甚至還有膽大的兵士推斷:“或許……或許是有人暗中攛掇,故意鬧出民亂。”

這話叫剛剛趕到的滄陽聽了去,她已大叫起來:“對吧,我的推斷沒錯吧!”

見這聒噪丫頭跑了過來,李佑沒好氣擺了擺手,朝秦理使了個眼色,叫她安靜下來。

李佑繼續追問:“那你們可能查出,究竟是什麼人在背後唆使百姓,引起民眾不滿情緒?”

兵士們搖了搖頭:“當時情況太過紛亂,現場的人太多,壓根無從查起……”

查不出流言源頭,就無法給這推斷作出定論,自然也就查不出事情真相。

李佑陷入猶疑之中,無法對這次嘯亂事件下判斷。

倒是滄陽又在一旁叫嚷起來:“哎呀你真笨,查案得從源頭查起,既然查不出流言始末,為何不去調查今日擁堵的起因?”

“擁堵?”李佑想了想,搖頭道,“擁堵不過是因為今日商船過多,該是與這嘯亂無關……”

正這般解釋,李佑心頭又忽地一震。

對了,若真有人存心與自己作對,趁著碼頭擁堵散佈流言,那對方是如何擠到碼頭上來的。

要散佈流言,至少得擠到碼頭上,擠入擁擠的人流之中,才好推散言論的。

而碼頭當時擁堵異常,若是有人見擁堵發生,再派人擠進來,怕是來不及的。

也就是說,那始作俑者,早早地預料到今日碼頭人多,會出現擁堵狀況。

甚至有可能,是他們策劃了今日的擁堵事件,繼而利用這擁堵狀況,散佈流言。

想明白這一點,李佑立馬吩咐道:“快去查一查,今日碼頭擁堵的緣由!”

碼頭就這麼大,今日來了多少商船,很容易就能查出來。

不消多長時間,就有兵士前來彙報:“稟殿下,今日擁堵,是因為上游來了一批鹽船,往咱們齊州城運送了大量食鹽。不少運鹽的車馬堵在碼頭,這才導致碼頭往來不暢。”

“鹽船?”

得知這訊息,李佑傻眼了。

這麼些天來,他最擔心的,就是齊州城缺鹽。

卻是沒想到,這碼頭上又突然冒出許多鹽來。

這是鬧哪出?

他立馬追問:“是從博州方向來的?”

兵士點頭:“不錯,正是打博州來,該是……該是清平那邊來的商船……”

“崔浩……”李佑已呢喃出那始作俑者的名號。

這崔浩是在打什麼鬼主意?

自己分明打了他的兒子,怎麼還送來大量食鹽?

難道他也看不上那崔明山,這是送來食鹽以表感謝?

李佑料想沒這種可能,那崔浩該是恨自己入骨才對。

倒是滄陽沒思慮這麼多:“哎呀,這麼說來,就是那叫趙海的鹽商故意搗亂,存心報復。你不是說,前兩日揍的那胖子也是趙海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