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大人果然高見!”

李佑佩服得五體投地,閻立本作為唐人,居然如此敏銳地發現了齊州城發展之關鍵。

最叫李佑訝異的是,閻立本沒有受世俗觀念影響,對商賈之事有所輕視,反而將其視為發展齊州的一大要務。

這對於一個唐人來說,是極難得的。

閻立本繼續侃侃而談:“要想發展齊州,促進北正街的興盛發達至關重要。只有促進商貿交流,利用濟水這條天然水道帶來的商賈便利,將齊州城打造為附近一帶的商賈中心,才能使齊州城有長足進步。”

“妙!”李佑脫口而出。

閻立本給齊州城所定的發展路線,正合李佑所想。

齊州離入海口不遠,又地處黃金水道之上,這本是發展貿易的重要節點。若能利用好優越的地理位置,將州城打造成輻射周邊地區,連通海上與內陸的貿易中心,定有長足發展。

李佑已唏噓讚道:“閻大人能不囿成見,不輕視商賈,僅這一點就足叫人佩服。”

他這時已喝得盡興,但仍免不了要舉杯敬酒:“只為閻大人的眼界,便當浮一大白!”

閻立本有些赧意,他含蓄笑了笑,舉了酒杯道:“殿下莫要忘了,這‘士農工商’,下官既是仕人,又是工匠,本就不受傳統仕族高看,又豈會輕視商賈呢?”

原來如此,他閻立本雖是官宦世家,但與那些讀書治學出身的仕族大不相同,他是工匠出身,本身就不受仕族待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嘛!。

他與那些商賈,可以說是同病相憐。

李佑將杯中酒飲下,抹了把嘴:“那依閻大人所見,是先修碼頭,還是先修繕城北大道?”

閻立本思量片刻,也緩緩飲盡杯中酒:“齊頭並進,當為最佳。這碼頭與城北大道相輔相成,二者彼此促進,才能促得齊州城發展。”

“也對!”李佑拱了拱手,“人和錢財,本王包了,但具體勘測、設計,施工修築,就全看閻大人了!”

修築工事,實在非李佑專長,他雖是知道,若發明出鋼筋混凝土,又或者發明出水泥瀝青等現代化材料,定能起到極大作用。

但……他做不到啊!

那些東西,是後世人聰明智慧的結晶,絕非他一個人搗鼓兩下就能搗鼓出來的。

若給李佑長足時間,好好細緻研究,或許還能折騰出一兩樣來。但臨時抱佛腳,想一夜之間將之全部湊齊,實在太難了。

所以,這種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辦。

閻立本雖然發明不出水泥鋼鐵,但他有唐人現成的修築技術,用石板木料,依舊能修築出適合唐人所用的道路。

“放心吧殿下,下官已從將作監帶來了不少工匠,明日便可開始測繪地圖,設計修築方案。”閻立本已拍了胸脯作下保證。

這修築碼頭和道路,全都是閻立本的老本行,他自然是有信心的。

李佑正自笑著點頭,又忽地一拍腦門,從懷中取出一物來:“這東西,或許對你們勘測地形有所幫助。此物能視遠近,能從城門口一路望到碼頭,是本王新研製出的寶貝,名喚望遠鏡!”

“哦?”閻立本心下一驚,從李佑手中接過那望遠鏡,放到眼前望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