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任重道遠(第1/2頁)
章節報錯
“恭喜陛下,得此高產作物。我大唐福祚千秋,恩澤萬世!”
確認了紅薯之事,百官的心情很是激動。
在場的都是國之大員,眼界才識遠超常人,他們自然都能看出,這畝產數千斤的作物,對於大唐意味著什麼。
若能推廣開來,大唐子民再不會忍飢挨餓,人口將進一步增加。
而人口的多寡,則決定國家的強盛——在冷兵器時代,人口即是戰力,人口即是稅收來源,人口即是一個國家的底氣。
經過隋末連連戰亂,大唐初年的人口一處在較低水平,即便有了貞觀年間的休養生息,也仍未恢復。
現如今,有了這紅薯,大唐的人口將會迎來一個爆發性的增長。
可以預見的事,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糧食供給的充盈,會一直讓這個國家處在高速發展的蓬勃階段。
而糧食問題一解決,國家的大半負面問題,都會被解決。
哪回百姓造反,不是吃不飽飯鬧的?
現在有了這種高產作物,再不會出現吃不飽飯的情況了,誰還會拼死造反?
高產作物讓社會穩定,繼而推動國家發展,想也知道大唐進一步的興盛,近在咫尺。
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他們手中的這一份奏摺。
“畝產三千斤……”
“齊王李佑……”
到了這時,終於有人注意到這糧食的由來——是齊王李佑尋到的高產作物,並且精心培育,花了數月時間,才終得成果。
數月時間,他李佑到齊州,也不過幾個月工夫。
也就是說,李佑此番前往齊州,就是奔著這高產作物去的。
百官們登時感慨不已,李佑這是又立下了一件不世之功啊!
他們臉上的表情複雜起來,有人欣慰,有人狂喜,也有人面色凝肅,默然深思……
……
紅薯豐收的奏摺,很快在京中掀起軒然大波,李世民已迫不及待要見到紅薯,連夜下發詔令,命程咬金等人帶上紅薯即刻回京。
程咬金和韋挺早早地備好行裝,就等著這一刻了。
齊州碼頭上,數之不盡戰船戰馬,載負著數萬斤的紅薯,以及軍械、山匪要犯,隨時便要西去長安。
程咬金已帶足了烈酒和冰塊,坐在船頭催促出發了。
而韋挺剛剛與女兒話別,此刻正地走向李佑,要做最後的交代。
李佑見韋挺走來,早早地拱了手行禮:“韋大人身負皇命,此行萬務小心。”
韋挺笑著點頭:“殿下獻上紅薯,已在朝中驚起波瀾,陛下旨意裡,數次誇讚殿下,想來對殿下也是青眼有加。”
他捋須輕笑:“想來殿下回京還朝之日,已不久矣!”
談及李佑返回長安,韋挺滿面春風,想來對此事已胸有成竹。
作為李佑最親密的嫡系心腹,他自然樂見此事——身為皇子,只有回到京都,才能一展抱負,去競爭那最後的嫡位。
但李佑並未像韋挺所料的那樣喜出望外,他只是靜默笑了笑:“紅薯尚未推廣開來,齊州城也並未興盛發達,本王任重道遠,豈能這麼早就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