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武勳公侯(第1/2頁)
章節報錯
“歷城縣公?”
乍聽到這個名頭,李佑只覺得依稀有些印象,但他怎麼想也想不起來,這究竟是哪一號人物。
那劉大亮又繼續道:“這位歷城縣公,乃是武勳之後,其麾下家將部曲無數,且個個都是武藝高絕之輩。”
李佑“哦”地點了點頭:“這麼說來,你當初剿匪時,是向這位縣公爵爺求助了?”
劉大亮先前說他借兵不得,才導致的剿匪失利。
恐怕他要借的,就是這歷城縣公的兵將。
劉大亮立即點頭肯定:“不錯!下官考慮到那亭山地勢複雜,大批軍馬難以施展,唯有找這歷城縣公借些武藝高超之人,才能一舉掃蕩匪寇!”
他說得情緒很是高漲,似乎對那剿匪之事頗為義憤。
說到這裡,劉大亮的聲音又低沉了下去:“只可惜……”
說著,他又搖了搖頭,臉上露出惋惜之色。
李佑續上話道:“只可惜那歷城縣公對剿匪之事並不上心,壓根不願借兵?”
劉大亮頷首:“他非但沒有借兵,甚至連面都不肯露。我多番上門求援,卻都被拒之於門外……”
“竟有此事?”李佑一驚。
劉大亮好歹也是執掌齊州城中權位最高的官員,那歷城縣公雖貴為勳爵,地位也不見得高過劉大亮。
要說不借兵,這或許有愛惜羽翼的解釋說辭,倒也能理解。
可高官臨門,那縣公連面都不露,是否有些太妄自尊大了。
李佑抬頭看了看劉大亮,他說得頗為義憤,看起來不像是說謊。
看起來,這位歷城縣公,的確是個人物。
在大唐,武將功勳家中,是經常養一些家將部曲的。
這些近乎於私家奴僕的武裝力量,多半是跟隨武將征戰沙場的兵將,解甲歸田後便依附武將,成為其麾下的武裝力量。
而這種武裝力量,在長安城裡是很常見的。
比如那程咬金,家中部曲就有不少,這也是他橫行長安城的一大仰仗——誰敢得罪他,不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打得過程咬金莊子裡養的那些家將們。
而這位歷城縣公,據劉大亮說也是出身軍伍,他府裡養了些武藝高超的家將,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李佑看了看一臉委屈不滿的劉大亮,心中暗暗發笑。
這劉大亮空有權炳,卻吃了人家一頓閉門羹,只怕心裡是不爽的。
這位歷城縣公……
嗯?等等!
想起閉門羹,又提及這歷城縣公,李佑腦中忽地閃過一個聲音。
他記了起來,當初自己來齊州之時,那三個沒來接迎的人中,就有這位歷城縣公。
“法曹趙廣、長史劉大亮,以及最後一個歷城縣公,三人因故請辭,未來接駕!”
陰弘智略帶憤懣的聲音,在李佑耳畔迴響。
果然是他!
李佑這下更加相信,這劉大亮的抱怨確有其事了。
那歷城縣公看起來,的確是特立獨行的。
“殿下,那位縣公身沐天恩,卻不思報效朝廷。眼見黎庶受苦,卻仍不理不顧,著實可惡!”
劉大亮仍有些不忿,還在李佑耳旁抱怨著。
他的話,倒也有幾分道理。
既是朝廷親封的權貴,享受了朝廷的恩澤,享受了百姓的供奉,就該在百姓危難之時出手相幫。
漫說這一縣之公,便是普通的鄉紳富戶,在這等百姓受災的情況下,也多會出手相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