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傷心地(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周所提的疑惑,與李世民這幾天的思慮,幾乎是一模一樣。
聽到這裡,李世民只能苦笑。
看來,就連馬周這樣的人,也不敢相信,李佑真能依著他的路線施行下去。
今日的問策,看來毫無結果了。
輕嘆口氣,李世民不再言語。
他撩開車簾,看了看渭水河,李佑遠去的方向。
他真的能提高作物產量,又真能推廣教育,打破世家對科舉仕途的壟斷嗎?
李世民既存了懷疑,卻又暗含了希冀。
畢竟,李佑曾親口告訴他,那高產作物之事。
也正因為如此,李世民才認定,李佑那夜酒後狂言,並非無的放矢。
倘若李佑真能找到那高產作物,那這計策的第一步便能順利實施。
那後面呢?那降低讀書成本,改革科舉制度……
這緊隨其後的諸多舉措,是李佑酒後戲言,還是他已有十足的把握?
想了許久,李世民終是得不出結論。
他唯有輕嘆口氣,悠悠期許:李佑,朕在長安等著,等著瞧你在齊州,究竟能有何作為!
……
渭水河兩岸風光極美。
北岸是一望無際的農田,青蔥綠秧苗賞心悅目,讓人看得心曠神怡。
而南岸則是高山,連綿成片的崤山山脈高低起伏,雄奇壯美。
寬闊河面上,一艘艘寬大官船順流而下,一路駛離長安,向東而去。
官船之上,李佑正靠坐在躺椅上,懷中抱著一份路線地形圖,悠悠然向南岸的高山方向張望。
他的身旁,二孃與湯圓正替他打著扇子,韋敏則坐在一旁,手捧書卷細細品讀。
一派其樂融融的悠然場面。
“那兒便是城西的官道了……”
李佑忽然有所發現,他抬手指著南岸的崤山方向:“若是走陸路,那條是咱們的必經之路。”
這兩句話打破了船頭的寧靜氣氛,所有人都愣住了看向他。
那兩個丫鬟停下了手中的團扇,韋敏也放下書卷,一臉好奇。
“怎麼了?殿下好端端關心起官道做什麼?”韋敏好奇道。
他們一行坐上官船,便能從水路直抵齊州,壓根無需再走陸路。
李佑這時提起官道,又有何意義?
李佑悠悠搖頭:“我只是看到那條官道,想起了二孃的事來……”
“二孃?”韋敏聽得更迷糊了。
這官道與二孃又有什麼關聯?
李佑這時已坐直了身子,將他手中地形圖丟給韋敏:“二孃不是說過,她前來長安時,曾在那官道上遇到賊匪,後來逃入山中,才保得周全麼?”
指了指那崤山腳下的官道,李佑又道:“這長安城往西的官道,只有那一條路緊靠高山……”
他言下之意,這條官道,便是二孃遇到賊人的那條路。
韋敏聽懂了些許含義,便接過那張地形圖,細細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