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離那澤州,有數百里之遠。

從澤州跑到長安來尋親訪友,遠不像後世那樣方便。

像二孃這樣一路奔波,跑到長安城來卻尋不到人的,實再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了。

李佑深知那澤州水情,又親眼見了二孃渾身的傷,再加之這是個十四五歲的柔弱女子。

這種種證據,已足夠證明她的過往經歷。

看著這楚楚可憐的丫頭,李佑嘆息道:“那你日後有何打算?難不成真要在我王府裡做個丫鬟嗎?”

二孃抬了抬頭,茫然地望了望李佑,似乎是沒聽明白李佑的意思。

李佑又解釋道:“本王倒並非不願收留你,只是這做了丫鬟,便低了常人一等。你若是還有其他去處,本王倒是能讓侍衛送你前去投奔,還能給你留些銀錢,供你過活。”

既是被韋敏撿了回來,也算是與他李佑有緣,李佑不介意花點銀錢安置二孃。

可二孃卻搖了搖頭:“二孃沒有旁的去處了,唯今之計,只能企盼殿下收留。”

她又嘆了口氣:“做了丫鬟也好,只在殿下身邊伺候,也無需理會那些勾人傷心的凡俗過往了……”

她一臉哀切,似有與過往決絕之意。

李佑聽得暗自咋舌,您這是到王府來做丫鬟,又不是出家當尼姑,哪來的拋卻過往、與世隔絕?

不過顧念這丫頭剛剛經歷動盪,正需要一個安定環境將養歇息,李佑也不再想著將她送出去。

反正這王府好歹是個穩定落腳處,總比將她送出去忍飢挨餓強得多。

二孃又抬了頭:“殿下,二孃會讀書習字的,可以提殿下捉刀代筆,書寫繪畫。二孃還會撥琴弄瑟,彈得一手好樂曲。至於那女紅、茶藝,也是懂得不少的。”

她像是擔心李佑不收留,拼了命地賣弄本事。

李佑聽得暗暗發笑,這丫頭倒是會得不少,唯獨不會做丫鬟伺候人。

“好了好了,你不必緊張。”

李佑安慰道:“本王並沒有將你拋棄的意思,本也只是想替你尋個安定之所。既然你無處可依,那便留在王府好了。我齊王府,還沒破落到養不活你一個丫鬟的地步。”

聽得這話,二孃這才噓了口氣,她又站起了身福了一禮,口中千恩萬謝一番。

“罷了罷了,你且回去休息吧!過陣兒咱們得回齊州,你若是願意跟隨,便隨了咱們去到齊州,遠離了這傷心地界兒……”

李佑揚了揚手,揮退二孃出去。

……

陰妃的壽辰之日越來越近,京裡也漸漸有了喜慶之相。

皇城根上,早早地就張貼了告示,李世民為慶賀陰妃壽誕,要恩赦天下,與民同樂。

街市上,也有些人張貼了大紅燈綵,算是慶賀這大喜之日。

而皇宮裡,也早早地傳出風聲,陛下要替陰妃舉辦賀壽大典,遍邀群臣及其親眷前往慶賀。

陰妃並非正宮娘娘,這樣做其實已僭越禮法。

朝堂不少公卿大臣,已就此事上疏,諫議天子。

可李世民卻都一一駁回,執意要替陰妃大辦壽典。

李世民的理由,自然是陰妃地位尊崇,絕非普通妃嬪。

自正宮皇后長孫娘娘過世之後,李世民便沒再立後,整個後宮裡,地位最尊崇的,便是以陰妃、楊妃為首的四大嬪妃。

這陰妃乃是齊王李佑之母,而楊妃則是吳王李恪之母,兩人都母憑子貴,在後宮及朝堂裡有些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