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你行不行,不行換我上,這馬上到時間了,要是耽誤了,咱倆都要挨訓。”

某個小縣城的城樓上,一個身穿縣令官服的青年,手搭涼棚,看著城樓頂上正在架設大喇叭的另外一個青年,急吼吼的催促著對方。

他叫汪涵,今年23歲,是郇封縣縣令。

雖然這個縣只是下等縣,但對於貧農出身的他而言,能當上一縣之尊,已經是祖上燒高香了。

汪涵並非是考科舉出身,而是新學畢業生,同樣也是第1屆畢業生。

他那一屆,他成績排到120多名。

按照吏部選拔,他被分派到了下等縣。

據說最優秀的第1名,直接進入了翰林院,已經擁有了進入內閣的引入條。

雖然跟前100名的比他差的很遠,但汪涵並不氣餒。

因為相比於那些成績稍微差一點的,他能當縣令已經不錯了。

比他低一名的那個傢伙,連個縣令都沒混上,被分配到了一個偏遠地方,當了一個鄉正。

當然了,也有更倒黴的,比如說上面安裝大喇叭的倒黴蛋,也是他的老同學。

因為成績在300名開外,連個官職都沒撈上,最後又選修了一年電報系,才被分配到縣裡擔任電報員。

對方運氣非常好,分配到了他這個縣。

也正是兩人算是好友,否則一般考科舉出身的那些縣令,還真不敢得罪這些電報員。

這幫電報員可不歸地方縣城管,而是直歸朝廷新設立的通訊部,並且是不定期的調換位置。

這幫人經常在縣裡接觸各行各業,縣裡的那點雞毛蒜皮的事情,他們都是一清二楚。

要是因此得罪了對方,對方往上面打個小報告,自己的官就當不了了。

再加上新學的競爭,現在那幫考科舉出身的官員老實的很,幹活一個比一個賣力。

不賣力不行了,要是再不好好幹活,位置隨時都會被那些新學學子替換掉。

“快了快了,馬上就好。”

在上面安裝喇叭的老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看了一眼城外密密麻麻的人群,又低頭安裝了起來。

城下是縣裡的百姓,他們今天來到這裡,並非是看熱鬧的,而是收到縣裡的命令,過來這裡聽皇上講話的。

這件事早在兩個月前就開始通知了,並且要求每家當家的,都必須要趕到縣城,聽皇上宣佈的內容。

為了讓這幫老百姓們能積極的過來參與,官府還提前透露了一些訊息,說朝廷準備再次免收一些稅收。

而且在皇上宣佈完一些事情之後,縣裡就會立刻發放憑證,第2年沒有憑證的人,會按照原來稅收標準繼續收稅,只有憑證的人才能減免一些稅收。

皇上講話什麼的,老百姓不在意,但減稅必須要參加。

許多距離遠的老百姓,都是提前兩三天趕到縣城。

不單單是汪涵這個縣,凡是大明覆蓋的區域,各縣城都要求各家當家的前往縣城,聽皇上宣佈的內容。

這是朝廷下的硬性要求,而且跟明年的考核掛鉤,誰要是敢馬虎大意,腦袋上的烏紗帽,那就戴不久了。

“呲啦啦啦啦啦啦…”

一陣電流聲在喇叭中響起,汪涵眼睛一亮,連忙跑到了電臺邊,伸手調整的訊號。

“喂,別碰我的東西,弄壞了我會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