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高產糧食驚天下,三寶太監萬世傳。(第1/6頁)
章節報錯
“太子殿下別等了,咱們開始吧,再等下去就要晌午了!”
城南皇莊,朱胖胖盛裝打扮,帶著文武百官站在兩塊巨大的田地邊,翹首以盼的看著遠處的道路。
在他身邊還站著兩個人。
一個是一身農夫打扮的神農伯老姚,另外一個也是同樣換上官服,斷了一臂的鄭和。
這三人的身後,朝廷的各部大老皇親勳貴,各地的藩王官員代表,以及各地有威望的老農,密密麻麻足足有幾千之眾。
同時在另外一邊,從北平回來的太子妃也是盛裝出行,帶著宮中女卷,以及各府夫人默默的等待著。
而在皇莊的外圍,密密麻麻的百姓手捧著香爐,提著鞭炮煙花,默默等待著。
新學的高年級孩子,一個個揹著小竹簍站在田邊,等待著待會兒跟太子殿下,以及朝廷大員們一起收穫果實。
今天對於大明,乃至對於未來的子孫,都是一個不能忘掉的日子。
從今天起,大明的百姓,大明的子子孫孫,將不再有飢餓的煩惱。
大明的功臣,他們的先祖,帶來了能讓無數人吃飽飯的食物。
這兩樣,一個是神農伯老姚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另外一個是鄭和不遠萬里,從海外帶回來的名叫土豆的食物。
對於水稻大米,百姓們還能理解,據他們聽說,新型水稻一畝能產800斤到1000斤。(為了方便統計,大家就當主角把明朝的計量單位也換成了現代了,不然10斤8兩的我算的頭疼。)
之所以雜交水稻在精心照顧下產量還比後市低,是因為育種的時候缺少一些營養物質,還有就是大明的一畝地,比後世一畝小了一點。
一畝地產糧1000斤呀,從上古時期,漢家百姓都沒有聽過如此高產的糧食。
很多人一開始是不信的,可看到皇莊那被錦衣衛守衛的良田中顆顆飽滿的稻穀,以及被壓彎的穗子,很多百姓們不信也信了。
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農,更是憑藉穗子彎下的程度,算出了一畝地,大概能產多少斤。
皇莊裡的土地可都是上等田,而且有人精心照料,並且還上了朝廷工匠營發明的化肥,不缺水,不長草,不生蟲。
根據一些有經驗的老農計算,皇莊這些稻子,一畝至少能產1000斤以上,甚至那些灌既比其他好一點的,能產個1200斤左右。
當這個數字被公佈,整個金陵都震驚了。
無數百姓每天彷彿朝聖一樣,天天跑過來看這些稻穀,如果不是害怕看守的錦衣衛,他們早就衝上去,磕頭親吻這些神奇的種子了。
本來這些彷彿老天爺賞賜的種子,已經夠讓老百姓們震驚了。
可最近宮中流傳出了一個訊息,說鄭和不遠萬里從海外帶回來的一個叫土豆的東西,一畝能產2000斤到3000斤,甚至土地肥沃,照料的好的話達到4000斤,5000斤都有可能。
當這個訊息流傳出來,很多人都是一臉茫然。
一畝產兩三千斤糧食,這是神農爺親自照顧的種子吧,世間怎麼可能會有如此產量的糧食?
很多人都不信,覺得這是朝廷搞出了,那個叫什麼雜交水稻的高產種植以後,就開始有點飄了,瞎忽悠老百姓了。
後來經過打聽,知道這訊息是從東宮太子妃口中傳出來的。
據說是太子妃和太孫妃在商會里按照以往的習慣,定期跟各府夫人們開茶話會的時候,閒談聊出來的。
當這個訊息一被確認又被傳開,御史臺那邊彷彿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紛紛上書,彈劾太子妃不符禮法,胡言亂語,辱了皇家名聲。
如果這事放在以前,靠著太子的文官集團們,面對這種事情,肯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就不會去彈劾太子妃。
可自打牽羊禮之後,文官集團跟東宮的關係就有點微妙了。
本來所有人以為以朱胖胖的脾氣,肯定會代替太子妃道歉一番。
結果沒想到那天朝會的時候,朱胖胖直接把那幫御史們給罵了一頓。
用朱胖胖的話來說。
太子妃說這話有問題嗎?這是我兒子促進海外貿易得來的種子,也有太孫的一份功勞,她身為母親,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不行嗎?
再說了,你們這些御史連查都不查,怎麼就知道土豆不能畝產這麼多?
這下滿朝文武都傻了。
看太子爺這氣呼呼的樣子,難道傳說中畝產兩三千斤的糧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