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當官就為了升官發財。(第1/4頁)
章節報錯
“轟隆隆…轟隆隆…”
奔騰的馬蹄,如同九天響起的神雷。
戰爭除了大規模的步兵軍團對戰之外,要說最震撼的場面無疑是騎兵衝鋒。
人一過萬,無邊無沿。
騎兵過萬,宛如萬丈巨浪,那壓迫的氣勢,沖天的殺意,讓面對的人心臟如同被手掌抓住,隨時要被捏爆的感覺。
2萬對敵6萬。
這種巨大差距的戰鬥,不是任何將領都有勇氣發動衝鋒的。
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面對的還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草原人,這勝算真的很難料。
朱瞻圭一馬當先衝鋒在前,他身後的錢千戶和胡玉,手舉著朱字和明字大旗,緊緊的跟隨。
近了近了。
千米距離對於騎兵而言,只不過是眨眼的事情。
兩方距離很快拉到了200米,近的可以看到對方的面龐。
但讓人奇怪的是,兩方人並沒有撞在一起,而是心有靈犀的拉馬,集體的左轉。
蒙古人擅長的是騎射,在沒有重騎兵的跟隨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進行騎兵對騎兵的衝鋒。
不管是面對當初的西方白皮豬,還是大眾的兵丁,在面對敵方騎兵的時候,都是用騎射讓對方消耗力量,隨後重騎兵壓上。
作為蒙古人的後裔,韃靼人也繼承了這一點。
雖然他們人數佔了優勢,但明軍那精良的鎧甲也不是白搭的,再加上本方重騎兵不多。兩方如果選擇對沖,哪怕韃靼人取勝了也會有不小的傷亡,所以他們選擇瞭如先輩們一樣,用騎射放風箏的方式熘敵人,在確認對方沒有多少反抗能力後,重騎兵再壓上。
而巧合的是,對面的明軍也是這麼想的。
本方人數不佔優勢,強衝是下下之策。
雖然他們騎射的本領跟對方差的老遠,但他們有槍呀。
經過這幾年的裝備,三千營騎兵幾乎是人手兩杆雙發燧發手槍。
新式的定裝彈藥左輪手槍,由於生產量太少的原因,只分配給了軍官。
韃靼騎兵在馬上射箭的距離,最厲害的射手也頂多50米,絕大部分的射程都是在二三十米左右。
而巧合的是,明軍的雙管火槍也是在這個距離範圍!
最後誰能取勝,就看誰先扛不住對方的射擊了,或者是哪方的戰馬,體力先消耗光了。
明軍這邊分成了兩部,韃靼人那邊由於數量眾多,也分成了兩部。
其中一部分3萬多人,負責殲滅大明騎兵,另一部的3萬多人,則是分成了幾小股,負責進攻大明步兵營,和正在隆隆開炮的炮兵營,以及伺機進攻老爺子的中心指揮台。
朱瞻圭沒有操心分出去進攻步兵的韃靼騎兵,老爺子打了一輩子仗了,這點小陣仗還難不住他。
朱他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搞定追著他,多次想要圍堵的他這一部韃靼騎兵。
兩方並排而行,距離距離主戰場越來越遠。
兩方一直保持100米的距離,誰都沒有率先靠近對方。
兩方的想法都很簡單,那就是先消耗對方的馬力,等對方的戰馬跑的沒力氣了,再靠過去收割人頭。
韃靼人騎的都是草原矮馬,這馬雖然個頭不大,但耐力極強,馱著人奔跑,以前大明的騎兵根本就比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