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走,這不是才回來嗎?”

晚上,東宮。

正在給大孫子大孫女盛米粥的張氏,驚愕的看著朱瞻圭和朱胖子。

就在剛才,朱瞻圭說了明天要出發往北去的事情。

這讓張氏心裡很不高興。

這老頭子是見有了重孫子,就不把孫子當人用了。

這才回來兩天呀,屁股還沒坐熱呢,就被指派出去了,事情再急也不能把人當牲口用啊。

“不單單是我走,爺爺也會去,這一走可能不打完北邊的仗回不來了。”

朱瞻圭也沒多做解釋。

後宮不可干政這是鐵律,朝廷的事兒能別在後宮談就別在後宮談。

再說了,這次自己和老爺子是去當誘餌的,要是讓老孃知道了,還不擔心死。

“哼!”

“這老頭子啊,一點都不能讓人閒幾天。”

張氏發了句牢騷,也沒再多說了。

兩人走這麼急,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北邊那邊的情況,她多少也聽說了一點,這可是關係著大明的生死,老爺子能在金陵蹲得住才怪呢。

扒了幾口飯,朱瞻圭對旁邊的趙靈兒道。

“解縉那邊我已經打過招呼了,明天就可以把祁銳送過去了,孩子明天的穿著,你要注意一點,換平常百姓穿的衣服,能有補丁什麼的最好不過。”

“如果要是穿的太好了,普通平民的孩子可能會排斥他。”

一旁的朱胖胖也是點頭認可。

“既然要融入到百姓群中,穿著自然不能太另類,不然去跟不去意義不大。”

隨後又對著張氏講道。

“你明天那些小零食什麼的也別給他裝了,那些東西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做的,我看給他塞塊大餅就行了。我當年去學堂讀書的時候,我娘就是怕我餓了,給我塞了塊大餅。”

提起了自己的母親,朱胖胖陷入了回憶。

過了一會兒,看著正低頭巴吃飯的兩個小傢伙,忍不住一聲感慨。

“如果娘還活著,不知道會多疼這兩個小傢伙。”

給丈夫盛了一碗飯的張氏,坐到了孫子旁邊,摸著大口吃飯的小孫子的腦袋,贊同道。

“是啊,當年瞻基和瞻圭,就被咱娘寵的上天了,不然這臭小子怎麼可能幾歲就敢偷偷的往外跑。”

說完狠狠的挖了一眼朱瞻圭。

朱瞻圭笑了笑沒多言。

老太太活著的時候確實如張氏所說那樣,疼他們兄弟倆疼的不行。

這麼多孫子,也就他和朱瞻基是被老太太親自帶大的,其他的孫子,老太太也只是在見的時候抱一下,平常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過親密的接觸和召見。

想起了老太太,朱瞻圭無奈的嘆了口氣。

老太太身體並非是得什麼病,而是操勞太多活活累垮的。

當燕王妃的時候,朱棣經常出外作戰,封地全部都是老太太打理。

後來朱允炆登基,朱棣為了保全家命裝瘋賣傻,整個燕王府都是老太太硬撐著。

後靖難爆發,老太太又協助朱胖胖管理後勤,防守從此打理地方。

當了皇后又管理後宮,如馬皇后勸老朱那樣,勸導朱棣仁政愛民,廣施仁政,莫要多興殺戮,幫助朱棣解決了不少煩心事。

可人力有窮時,老太太還是累垮了,病來如山倒,僅僅幾天的時間,就丟下了這一家子,自己一個人走了。

那一年朱棣陷入悲痛中,整整一年沒上朝,一直陪著自己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