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朱高燧:二哥我可是你的人,你竟然懷疑我!(第1/5頁)
章節報錯
永樂十三年,正月。
新年的喜慶還沒有過去,朝廷就頒佈了一個新政策。
這個新政策,是關於新建立文曲院新學的事情。
朝廷新政策決定,將增大對人才的培養,在各地建立新學堂,為了獎勵去年大明將士為國爭戰的付出,凡軍戶子弟,皆可憑憑證,送孩子到各地新學學堂免費讀書。
入學畢業者,可取消軍戶身份入民籍。
各地方百姓想將孩子送入學堂,只需讓孩子參加簡單口試,聰慧聰明者,也可免費入學堂讀書。
後凡學成者,只需教後來學生三年便可。
這一政策下達,各地軍戶都沸騰了。
隨著朱元章制定的軍戶策略實行了這麼多年,其中的弊端慢慢的顯現了出來。
軍戶子弟不但要耕種龐大的軍田,還要承擔繁重的賦稅和上戰場打仗的義務。
再加上各地軍官的欺壓,軍戶已經對此心生怨言。
不少人都想著辦法,讓自己的子孫改變戶籍。
可在大明朝軍戶想要改籍,除非當到兵部尚書那一步,否則這輩子都是軍戶,子子孫孫後代也同樣無法改變這個命運。
很多被各地方軍官欺壓活不下去的軍戶,不少直接選擇了逃亡。
軍戶的逃亡,造成了各地方的衛所,都是缺編嚴重,有的地方甚至連一半人手都湊不齊。
如今朝廷改變了政策,給了軍戶一個新的出頭之路,這讓軍戶們激動的熱淚盈眶。
雖然老一輩的人享受不到這個福利了,可孩子們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啊。
當這個政策公佈的那一天,各地新學登記處,幾乎擠滿了軍戶子弟。
根據統計到開學那天,各地新學招收的軍戶子弟,不下10萬餘人。
當這個數字報到老爺子那裡,老爺子都被嚇了一跳。
在朝廷一開始的設想中,第1批培養個兩三萬人就夠了。
然後後面的每一年依次接替,慢慢的培養這些人才。
但老爺子卻忽略了改變戶籍對軍戶的吸引力。
各地方軍戶們,為了讓孩子們能脫離軍戶籍,幾乎把符合年齡的孩子全部送了進去。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是因為他們擔心朝廷會改變政策。
所以為了防止意外,新學那邊剛開始招生,他們就把孩子都送了過去。
“皇上,要不裁掉一批人吧,咱們真養不起啊!”
看著表情震驚的老爺子,解縉猶豫了一下,提出了裁掉一批的建議。
老爺子瞪了他一眼,將手中的奏章扔到了桌子上。
“裁掉,裁掉誰!”
“你信不信這邊裁掉一批,那邊軍戶們都能鬧翻天。”
解縉臉苦的都能滴出汁了。
“可問題是這麼多人,咱們的預算不夠啊,這還沒算上各地選拔的民戶子弟,如果再加上他們,這第1批咱們就要養將近15萬人!”
“這俗話說的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這麼多正是補身體的小老虎,光吃都能把文曲院給吃空了。”
“而且還不是一年兩年,這可是10年呀,更重要的是明年還要招收新的一批,少說也有個三四萬人,然後第三年,第四年…”
解縉掰著手指頭,一邊說一邊算,到最後他感覺腦袋都要炸了。
“根據臣的保守估算,在第一批學生畢業之前,朝廷至少要養接近30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