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對於陳默來說,從來都不是可以讓人放鬆的港灣,帶給她的只有壓抑。

陳默只在放學回家的這段路上會哼歌,因為這是她每天唯一覺得輕鬆的時刻。

第一場戲是從她上樓開始拍攝的,場記甫一打板,林予初渾身氣質就是一變,完全融入到了這個角色當中去。

齊百新透過鏡頭髮現她的變化,略一點頭。

在試鏡的時候,林予初就給了他許多驚喜,如今在拍戲的時候也能保持住她在試鏡時的那個水準,他自然再是滿意不過。

工作人員已經清場了在一樓圍觀的群眾,鏡頭拍攝到的畫面中,樓梯間裡只有林予初一個人,她戴著隨身聽,一步一步邁入了樓梯間。

齊百新對於光影的要求非常苛刻,打光師多次調整了位置,打出來的光影效果才令他滿意。

樓梯間外面的光線強烈,而樓梯裡的光線昏暗,二者之間形成了強烈的明暗對比,正好利用光線的明暗環境襯托出劇中主人翁的心境。

這種隱喻的拍攝手法就很絕,執行導演和莊導等人看了齊百新的構圖之後,都對他讚不絕口。

林予初飾演的“陳默”從遠處走來,眸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淺淡,她輕輕哼著不知名的曲調,陽光為她的五官渡上一層柔光。

此刻的她,看起來分外鮮活。

林予初看過劇本的次數實在太多,將每一個情景都牢牢記在了腦海中。

再有一個她對於“陳默”這個角色是真的特別喜歡,放了心思進去,因此很輕易的就入了戲,整個人的肢體狀態都放了開來,這讓齊百新非常滿意。

攝像機順著軌道向她滑近,林予初口中哼著的曲調在邁入樓梯間的那一刻就停下了。

她整個人都身處於陽光直射下,當她停下哼歌時,眉眼便顯得有些沉寂。

這中間的表情變化也需要一個過度,神情不是一下子就變得沉悶,如果沒有處理好,很容易就用力過猛,使得演技看起來特別生硬。

林予初在表情處理得非常好,這場戲只拍了兩次就透過了。

她在樓梯口站定,回頭望了一眼,明媚的陽光與站在樓梯間外面眉眼黯淡無光的“陳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陽光打在她身上,但她給人的感覺依舊是沉寂的,彷如絢麗的日光照不入她的身體。

陳默邁著沉重的步伐上了樓,她在家門外站了很久才拿出鑰匙開門進去。

她換下鞋,齊百新隨後就給房間拍了一個一鏡到底的特寫。

陳默的家不大,從門關處到客廳,隨處可見擺放了一些雜物,順序雜亂無章,房這些都是劇組精心佈置的場景。

堆滿了雜物的房間顯得空間特別狹小,從視覺上來說,便給人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感覺。

客廳的朝向偏向於南邊,即便白日裡拉開窗簾,整個客廳的光線也顯得比較昏暗。

關上門之後,這種壓抑感就顯得尤為明顯。

而除了環境所造成的心裡壓抑外,還有父母給陳默施加的心裡壓力,使得她回家就非常的不快樂,整個人都是壓抑的。

結束這一個片段,就連向來不喜形於色的齊導面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林予初這段拍得很好,接下來繼續保持這個狀態就好。”

接下來的戲份,就是作為“陳默”母親劉瑟在廚房炒菜的戲份,場記打板後,錢春繫著圍裙,動作熟練地在廚房炒菜。

聽見客廳裡的動靜,仰頭往門外看了一下:“默默?”

她在喊第一遍的時候,由於老式抽油機機的聲音太大,恰好蓋過了她的聲音,以至於陳默沒有聽見。

隨後,劉瑟就怒氣衝衝地關掉煤氣灶,拿著鍋鏟就走了出來。

“我喊你你聽不見是不是?聾了?”

陳默一言不發低垂下頭。